2024自身免疫性结旁病.docx
《2024自身免疫性结旁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自身免疫性结旁病.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4自身免疫性结旁病摘要自身免疫性结旁病(APN )是一类以结旁区重要蛋白复合体为攻击靶点、 自身抗体介导的少见独立实体性疾病。致病抗体包括神经束蛋白155抗体、 接触蛋白1抗体及接触蛋白相关蛋白1抗体。尽管APN与慢性炎性脱髓 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 )患者存在诸多共性,但APN患者也具 有相对特征性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对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治疗反应,从而有别于经典的CIDPo APN的致病抗体以IgG4亚型为主, 其他IgG亚型罕见。及时对患者进行APN抗体的筛查及IgG分型,不但 有助于明确诊断,且可对精准治疗的选择和判断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临床信 息。随着郎飞结致
2、病相关抗体的发现,大量研究发现了这类抗郎飞结抗体阳性 的周围神经病,其有别于经典的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radiculoneuropathy , CIDP )o 2021年,欧洲神经病学学会/周围神经协会(European Academy of Neurology/Peripheral Nerve Society z EAN/PNS )摒弃了郎飞结抗 体阳性CIDP的传统概念,而将其视为一独立的实体疾病,并更名为自身 免疫性郎飞结病(autoimmune nodopathies ) 1 o为此,于中
3、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在2019年CIDP指南的基础上z2022年再次对我 国ClDP诊治共识提出了新的修订意见2 。这充分反映了国内外对 CIDP认识和重视程度的提高,尤其是针对自身免疫性结旁病 (autoimmune paranodopathy , APN )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使得个体化治疗策略的改变成为了可能。因此,我们结合国内外APN的研究现状, 就相关热点话题进行多维度讨论,旨为广大同道深入探析APN提供系统 性研究资料。一、APN的发病机制众所周知,有髓纤维的跳跃性快速传导功能有赖于郎飞结重要结构的完整 性。朗飞结包括结区、结旁区、近结旁区及结间区4个区域,特异性的细 胞黏附分子、离
4、子通道、细胞骨架及细胞外基质在这些区域有序地排列。 结旁区的重要结构是由位于轴膜端的接触蛋白I(COntaCtin-1 ,CNTNl 接触蛋白相关蛋白 I(COntaCtin-associated protein 1 , CASPR1 )以及 位于髓鞘端的神经束蛋白(neurofascin , NF) 155共同组成的复合体。 此复合体主要作用是将髓鞘锚定在轴索,同时通过形成一个屏障起到阻隔 效果,将相邻区域的Na +通道和K +通道隔离开来3 。此复合物 非常重要,但也很容易成为免疫抗体攻击的靶点。一旦结旁区结构破坏, 便引起髓鞘稗与轴膜脱离,结旁区扩张,影响此区域K+通道,同时降低 了结旁
5、区的横向电阻,使电流回流到结旁区,从而导致轴膜去极化异常, 最终致使神经传导障碍4 。病态现象发展,进一步耗竭结旁区Na/K 三磷酸腺苗酶(adenosine triphosphatase ), Na/K泵失调,细胞内过 多的钠离子不能与钾离子交换,转而与细胞外钙离子交换增加,使得细胞内钙超载,进而激活钙蛋白酶,引起组成神经轴索重要成分神经丝蛋白和线粒体等重要细胞器水解破坏5 ,从而发生轴索变性坏死。在NF155s CNTN1和CASPR1致病抗体中,以IgG4亚型最常见,其致 病作用在动物模型中已经得到验证。被动转移实验显示,来源于患者血清 的NF155 IgG4抗体,以施万细胞表面的NF1
6、55为靶标,可使新生大鼠 NF155蛋白水平减低,抑制结旁区复合体形成。在成年大鼠中,慢性鞘内 注射抗体也会引发结旁NF155的丢失和结旁区结构异常,并导致运动神 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 MCV )减慢和复合肌 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 z CMAP )波幅降低 6 o将CNTNl IgG4抗体注射到大鼠坐骨神经后,发现其通过结 区向结旁区扩散,并沉积在结旁区。在静脉注射CNTNl IgG4抗体后, 大鼠出现步态不稳,电生理检查也显示MCV减慢和CMAP波幅减低7 。也有研究者将CASP
7、RIlgG4抗体注射至小鼠坐骨神经后,同 样证实其通过结区向结旁区扩散8 。但由于CASPR1 IgG4抗体 在结旁区沉积仅维持13 d ,尚未阐明其对于结旁区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故需要更多的动物实验验证其致病性。IgG4亚型抗体可能通过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干扰轴膜-髓鞘之间的连 接,从而破坏结旁区结构。值得注意的是,IgG4亚型抗体与其他IgG亚 型抗体构象不同,其CH2区域对补体CIq结合力低,无法激活细胞或补 体介导的免疫反应9 。同时其Fab臂易发生互换反应,导致IgG4 不能交联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此外,其Fc段能够通过Fc-Fc相互作用 与其他IgG分子结合,使其不能发挥相关免
8、疫效应10 。显然,这 些正是逃逸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zIVIG ) 治疗作用的根本原因。下调体液免疫反应的治疗方法(例如利妥昔单抗), 在IgG4-APN中显示出一定的效果11 ,这可能是通过降低了 IgG4 亚型反应性B细胞水平作用的结果。而Igd或IgG3抗体亚型,是通过 诱导补体反应、免疫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反应以及交联和内化抗原而发挥 其致病作用12 。De)PPler等13 发现,在大鼠坐骨神经 内注射CNTN1 IgG3亚型抗体后,电生理可出现神经传导阻滞,且结旁 区可以检测到补体沉积。除补体沉积外,NF相关IgGl或IgG3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 自身 免疫性 结旁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