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良性肝功能异常的临床意义.docx
《2024良性肝功能异常的临床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良性肝功能异常的临床意义.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4良性肝功能异常的临床意义肝功能检测,或称肝生化指标检测,是判断肝脏有无损伤或肝功能有无失 代偿的重要方法,通常包括TBiL DBiL IBiL ALT、AST、ALPs GGTs TBAs ChEs AIb等指标。肝生化指标异常通常代表肝脏受损,是各种急、 慢性肝损伤诊断和病情判断的重要参考。一些遗传、免疫因素可引起肝生 化指标异常,但并不伴有肝损伤,其远期预后也大多较好,笔者将其命名 为良性肝功能异常,本文将对此类疾病作一综述。1良性胆红素增高1.1 尿苗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IAl(UGTlAl )基因病UGT1A1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长臂,由13个启动子和5个外显子组成。 UGT1
2、A1基因突变导致IBil葡萄糖醛酸化障碍 而出现高间接胆红素血症。 根据酶活性的不同,临床上分为三种,即Gilbert综合征(GS )、 CrigIer-Najjar 综合征 I 型CNS-1 用CrigIer-Najjar 综合征II型:CNS- I CNS-1型患者酶活性严重缺乏甚至消失,黄疸严重,病死率高;GS 和CNS-型属于良性疾病,一般不会发展为肝纤维化或肝硬化。GS最为常见,发病率高达5% 10% , 1901年由Gilbert首次报道,被 认为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但也有研究认为是一种常染色体显 性遗传病,具有不完全外显率。GS患者UGT1A1活性为正常值的30%左 右
3、,临床表现为轻度波动性黄疸。在饥饿、运动、情绪紧张、妊娠、感染 等情况下黄疸加重,通常不伴有肝脏器质性病变,为良性过程。光镜下观 察,除肝细胞脂褐素有所增多之外,肝组织结构正常。目前研究表明GS 具有显著的异质性,为环境因素和基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种族 之间,GS患者UGTIAI基因突变多态性存在差异。在中国、日本等东亚 国家人群中,以p.G71 R突变更为常见;而在西方人群中A ( TA ) 7TAA 的突变更为流行。此外,研究还发现1号外显子的C686CA 4号外显 子的c.1091CT和5号外显子的c.1456TG等位点突变也可弓I起IBiI 升高。因此,对UGT1A1基因进行全
4、基因检测有助于GS的早期诊断。 GS患者肝脏生理功能正常,一般无需特殊治疗。目前一些研究表明胆红 素不仅是体内代谢的废物,还是一种抗氧化剂,具有抗炎、保护血管内皮、 调节代谢、调节免疫等作用,GS依赖其轻度的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对糖尿 病并发症、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结肠炎等疾 病起到保护作用,但具体作用机制仍需更深入地研究。20世纪60年代,国外学者将一类对苯巴比妥有反应的良性黄疸作为 CNS-型。CNS-II型患者UGT1A1活性约为正常值的10%30% ,常 表现为持续性黄疸,在感染、妊娠等情况下可加重。苯巴比妥治疗后胆红 素水平可降低25%以上,当胆红素降至适当水平后
5、可逐步停药,预后较好, 患者的生理功能和智力发育一般不受影响。在中国和日本的CNS-型患 者中,p.G71 R和p.Y486D纯合或杂合突变较为常见,单纯p.G71 R突变 通常不会导致UGT1A1活性显著下降,在合并其他突变时可导致CNS ; p.Y486D突变会影响所有UGT1家族亚型的葡萄糖醛酸化,因此p.Y486D 突变所导致的表现较重。尽管CNS-型患者很少出现胆红素脑病,但在 饥饿、感染、妊娠等情况下,如果没有及时诊治,仍有神经系统受损的风 险。故及时诊断、积极治疗以及对危险因素的预防十分重要。1.2 Dubin-Johnson 综合征(DJS )DJS是一种因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
6、ABCC2 )基因突变所致的常染色体隐 性遗传病,以DBiI升高为主,肝活检标本呈均质炭黑色,显微镜下观察可 见肝细胞内弥漫类黑色素颗粒。ABCC2基因位于10号染色体,编码多药 耐药相关蛋白2(MRP2),肝细胞的小管膜上表达MRP2 ,可向胆汁排泄 多种毒素。DJS患者因ABCC2基因突变导致MRP2蛋白活性缺失或合成 障碍,肝细胞中DBiI及其他有机阴离子向毛细胆管排泄障碍,引起血中 DBiI升高。MRP2的作用缺失可使MRP3的转运作用上调,MRP3可将 肝细胞内的DBiI重新转运回血浆,导致DBiI进一步升高。DJS患者一般 情况良好,无需特殊治疗,部分伴有胆汁淤积症的患者,可应用熊
7、去氧胆 酸等对症治疗。DJS出现胆汁淤积的机制尚不清楚,有研究认为MRP2亦 介导胆汁酸转运,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1.3 ROter 综合征(RS)RS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双等位基因SLC01B1x SLC01B3纯 合或复合杂合突变弓I起,导致0ATP1B1和0ATP1B3蛋白功能缺陷。肝 细胞内的DBiI由ABCC3介导转运到血液,经0ATP1 B10ATP1 B3摄取 转运回肝细胞,再分泌到小胆管中,这种DBiI再摄取障碍导致RS患者血 中DBil升高。现已发现26种SLC01B1基因突变和10种SLCO1B3基因 突变。最近有研究发现在部分RS患者中逆转录转座子LINE-1
8、插入到 SLC01B1基因,可通过转录抑制和促进外显子反转或跳跃弓I起疾病。RS 患者的肝小叶经光镜下观察没有特殊变化,一般无需特殊处理。0ATP1 B10ATP1 B3蛋白的缺失或功能障碍可能对一些药物的肝脏摄取 和清除产生影响,如熊去氧胆酸、贝特类药物、非苗体抗炎药、受体阻 滞剂、利福平、抗癌药、抗病毒药、抗真菌药等。RS患者应用这些药物 后,黄疸也会加重。因此,应通过基因分析确定RS的诊断,并为治疗性 药物处方和遗传咨询提供指导。2良性氨基转移酶增高巨分子酶(macroenzyme ,简称巨酶)是指在病理或生理条件下血浆中 的酶通过自身聚合作用或与血浆中其他成分(主要是免疫球蛋白)结合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 良性 肝功能 异常 临床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