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轴器疲劳强度的校核及分析.docx
《联轴器疲劳强度的校核及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联轴器疲劳强度的校核及分析.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疲劳强度校核是联轴器在交变载荷或频繁启停工况下的关键步骤,目的是确保联轴器在长期使用中不会因疲劳而失效。联轴器长期受交变载荷,需校核疲劳强度。先确定其承受的交变载荷大小、类型,借助材料S-N曲线获取疲劳极限。再依据所选联轴器的结构,计算应力集中系数等参数,通过公式算出疲劳强度安全系数,与许用值比较,判断是否满足要求 。以下是具体方法和示例:一、 疲劳校核适用场景交变载荷:如往复式压缩机、冲压机等。频繁启停:每天启停次数超过10次。振动工况:存在周期性冲击或振动。高速旋转:转速接近联轴器临界转速时易引发疲劳。二、疲劳校核步骤1.确定疲劳载荷谱若载荷波动规律已知,需简化成对称循环(m=0)或非对称
2、循环(m0)。若无详细数据,可保守假设为对称循环(R=1)。2.获取材料疲劳极限联轴器材料的对称循环疲劳极限1(查手册或实验数据)。例如:45钢调质处理,1270MPa。3.计算修正疲劳极限1=1/K有效应力集中系数K:由联轴器结构决定(如键槽、螺纹孔)。键槽处K1.52.0,光轴K=1。尺寸系数:直径越大,越小(查表,例如直径50mm时0.8)。表面质量系数:抛光表面1,粗糙表面0.70.9。4.计算等效交变应力联轴器薄弱部位应力(如膜片、螺栓、齿根):a=Tcr/Ip或a=Fa/ATc:计算扭矩;r:应力作用半径;Ip:截面极惯性矩;Fa:交变力幅值;A:受力面积。5.应用疲劳准则S-N曲
3、线法(适用于高周疲劳):a1/nfnf为疲劳安全系数(一般取1.52.5)。Goodman准则(考虑平均应力m):a/1+m/b1/nfb为材料抗拉强度。三、示例计算1.工况条件联轴器类型:膜片联轴器(材料:不锈钢304,1=240MPa,b=520MPa)计算扭矩Tc=500膜片厚度t=2mm,半径r=50mm表面粗糙度Ra 3.2,每天启停20次,安全系数nf=2.02.校核步骤(1)修正疲劳极限:假设K=1.8(膜片边缘应力集中),=0.85,=0.91=240/1.80.850.9102Mpa(2)计算交变应力:膜片弯曲应力(简化为悬臂梁模型):a=6Tc/rt2=6500/(0.05(0.002)2)47.7MPa疲劳校核:a=47.7MPa1/nf=102/2.0=51MPa(合格)四、特殊联轴器的疲劳破坏形式联轴器类型典型疲劳失效部位校核重点膜片联轴器膜片边缘裂纹弯曲应力+交变次数齿轮联轴器齿根疲劳点蚀接触应力+润滑条件万向联轴器十字轴颈断裂扭转应力+弯矩梅花联轴器弹性体撕裂剪切应力+温度老化五、注意事项载荷谱简化:实际载荷复杂时,可采用Miner累积损伤理论分段计算。材料数据来源:优先采用实验数据,若无则参考机械设计手册或ISO标准。动态分析:高速联轴器需校核临界转速避免共振。定期检查:疲劳裂纹具有隐蔽性,需定期探伤或更换易损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联轴器 疲劳强度 校核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