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魂脉”与“根脉”有机结合推动新时代理论创新.docx
《坚持“魂脉”与“根脉”有机结合推动新时代理论创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坚持“魂脉”与“根脉”有机结合推动新时代理论创新.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坚持“魂脉”与“根脉”有机结合推动新时代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 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 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二在“两个结 合”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第 二个结合”,实质上就是“魂脉”与“根脉”的有机结合。 历经百余年奋斗历程的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坚持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形成了一 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第二个结合” 的提出,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 原创性贡献,必将在新的起点上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时代化的新境界,推动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准确把
2、握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魂脉”“根脉”的重要论述,必须弄 清楚搞明白“魂脉”与“根脉”为什么要结合、能不能 结合、怎么样结合,亦即“魂脉”同“根脉”有机结合 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实践性问题。认清“魂脉”与“根脉”有机结合的必要性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 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所谓“必由之路”, 是指必须经过的道路,引申为事物发展必须遵循的规律 或必须经历的过程,做事必须遵循的法则。“必由之路” 具有排他性,从形式逻辑的角度来看,就是当且仅当、 没有选择。成就中国特色社会
3、主义的伟大事业,必须在 实现“第一个结合”的基础上实现“第二个结合”,使“魂 脉”与“根脉”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任何理论和文化都是特定时空和时代条件的产物, 都会打上特定时空和时代的烙印。马克思主义是十九世 纪四十年代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 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工业文明的基础之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古代农 耕文明的产物,是在“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 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的基础上积淀和 形成的。二者分别拥有产生和形成的特定时空背景和经济基础,前者属于西方文化,后者属于东方文化,两种 不同的文化形态具有较大的差异。外来文化的生命力在 于本土
4、化。因此,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之后,如果不 有机地融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吸取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如果还与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之间隔着一条河,这就难以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 也难以成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文化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文化基因具有稳定性、 遗传性和发展性,它超越代际的制约而薪火相传、生生 不息,体现出文化发展的连续性。中华文化历经万年而 未曾中断,充分体现了文化基因强大的遗传功能。对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既不能机械地否定,也不可简 单地继承。为了让世界上唯一绵延的中华文化在新时代 焕发出勃勃生机,就必须对古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 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
5、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转型不是往后退而是朝前走,不是固守本土而是走向世 界,不是留恋传统而是开辟未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既需要树立社会主体的文化自 信和文化自觉,也需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路导航, 需要以马克思主义这一人类思想和人类精神的精华激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和元素,实现“魂脉”与“根 脉”有机结合基础上的化学反应,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只有使马克思主 义的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贯通起来,才 能构建起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大厦。洞悉“魂脉”与“根脉”有机结合的可能性既然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两种时空背 景不同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坚持 魂脉 根脉 有机 结合 推动 时代 理论 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