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化菌和聚磷菌以及除磷和硝化共存.doc
《硝化菌和聚磷菌以及除磷和硝化共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硝化菌和聚磷菌以及除磷和硝化共存.doc(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硝化菌和聚磷菌以及除磷和硝化共存一、曝气生物滤池特点集生物氧化和截留悬浮固体于一体节省后续二次沉淀池和污泥回流,在保证处理效果的前提下使处理工艺简化。曝气生物滤池具有容积负荷高、水力负荷大、水力停留时间短、所需基建投资少、占地面积小、处理出水水质好等特点,又由于曝气生物滤池没有污泥膨胀问题,微生物不会流失,能保持较高的生物浓度,因此日常管理简单。二、硝化和反硝化工艺流程1、除碳及硝化对于去除氨氮,可采用两段曝气生物滤池,两段法可在2座滤池中驯化不同功能的优势菌种,各负其责,提高生化处理效率。第一段生物滤池以去除污水中碳化有机物为主,在该滤池中,优势生长的微生物为异氧菌,沿滤池高度方向从进水端到
2、出水端有机物浓度梯度处于递减,其降解速率也呈递减趋势,由于有机物降解速度较快,此时自氧微生物处于抑制状态。第二段生物滤池主要对污水中的氨氮进行硝化,在该段生物滤池中,由于进水中有机物浓度较低,异养微生物较少,而优势生长的微生物为自养性硝化菌,将污水中的氨硝化成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在滤池硝化时,氨氮的去除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有机负荷,当BOD5有机负荷高于3.0 kg md时,氨氮明显受到抑制,采用曝气生物滤池同步除碳和硝化时,必须降低有机负荷。因此在采用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去除有机物时,首先必须根据同类污水处理出水的数据选择适当的容积负荷,并在设计时留有一定的余量,同时碳和硝化时,必须降低有机负荷,最好
3、控制在2 kg md以下。2、反硝化对于需要脱N的污水,曝气生物滤池的反硝化通常有前置反硝化和后置反硝化两种。前置反硝化的前提是满足系统反硝化的碳源要求,废水首先经过DN滤池或滤池的DN段(把反硝化和硝化组合在1个滤池中,通过对不同滤料中的组合达到硝化和反硝化的目的)。然后经过好氧滤池或滤池的好氧段,好氧池出水回流到反硝化滤池,硝化滤池的出水NO-3-N回流到反硝化滤池,反硝化菌利用进水中的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NO-3-N作为电子受体,进行电子转移,最终转化为N2转移至空气中,达到废水脱氮的目的。后置反硝化是废水首先经过硝化滤池或滤池的好氧段,出水进入DN滤池或滤池的DN段,后置脱氮技术不利的
4、一面是需要外加碳源,运行成本相对较高,同时如何投加适当剂量的碳,需要可靠的控制和稳定的进水浓度,同时出水需要进行曝气去除过量的碳。三、生物滤池脱氮除磷工艺对于城市污水处理厂,一般需要同时脱氮和除磷的工艺,常用除磷技术有化学除磷和生物除磷方法。1、化学除磷+生物滤池处理工艺采用曝气生物滤池的化学除磷药剂投加点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混凝沉淀池预处理,使磷积聚体被分离到沉淀池中,达到污水除磷的目的。该工艺优点是工艺流程简单,控制方便;但药剂耗量较大,剩余污泥较多,同时由于混凝沉淀去除一部分有机物,有可能引起后续反硝化碳源不足。另外一种是同步沉淀与絮凝过滤,即在曝气生物滤池中投加化学药剂,沉淀物积聚在填料
5、中,通过周期性反冲洗,将磷排出系统外,达到除磷的目的,该工艺药剂量相对较小,但是污泥被截留在曝气生物滤池内,会缩短生物滤池的运行周期,增加反冲洗的频率。2、PASF工艺生物除磷是利用污水中的积磷菌在厌氧条件下,受到压抑释放出来体内的磷酸盐,产生能量用以吸收并快速降解有机物,并转化PHB储存起来,当积磷菌进入好氧条件时,就降解体内储存的PHB产生能量,用于细胞的合成和吸收磷,形成含磷量高的污泥,随剩余污泥一起排出系统,从而达到除磷的目的。一般情况下,在曝气生物滤池内不存在厌氧和好氧交替的环境,所以在滤池中产生生物除磷作用相对较困难,常规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聚磷菌、反硝化菌、硝化菌等共存于同一活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硝化 聚磷菌 以及 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