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改进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必然选择.docx
《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改进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必然选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改进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必然选择.docx(1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改进,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必然选择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大势之下,“深度学习”项目应运而生,深度学习成为我国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从“课改”走向“改课” 一一我们是不是还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2021年是我们国家推进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第二十年,在这20年当中,基础教育领域的课程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课程实施领域也有长足的进步。但是我们也都在反复追问,虽然有进步,但我们是不是还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昨天的故事”是我们历次课程改革都不得不面临的现状:我们往往关注课程的顶层设计和课程建设比较多,关注课程实施特别是教学改革比较少;关注课程改革的主体方面
2、比较多,关注改革的配套制度和必备条件比较少;自上而下推进多,自下而上地调动地方和学校积极性和创造性比较少;宏观要求和号召多,操作性指导和具体支持少;小学课改动作大、成绩多,高中课改动作小、变化慢。课程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遇到“昨天的故事”是可以理解的。从世界范围来看,也基本上是这样的状态。之所以说课程改革比较复杂,是因为它里面涉及的环节和要素比较多,比如涉及到课程(教材)、教学、评价(考试)、人员队伍、办学条件、管理制度等等。只要课程一变,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并且这些要素互为条件、互相促进或制约,处于动态变化中。只要我们在某一方面过于着力而顾及不到其他一些方面,课程改革就难以取得成效。
3、在不同层面上,我们对课程改革的认知是不一样的。有些行政领导可能更关注的是课程的整体建设和顶层设计;校长和老师可能更关心课程的建设成果怎样转化成教育教学实践。这两者都很重要,但是没有后者,前者就是“一纸空文,“空中楼阁只有关注和研究解决基层学校特别是老师们面临的改革困难和问题,为老师提供科学的应对方法和策略,课程改革才能实现预期效果。所以我们下一步需要把课程改革的重心进一步下移到课堂中,从“课改”走向“改课”,但是,在实施层面下功夫,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 我们也看到,整个教学实践中长期存在的实际问题很多,教学改革不知向何处去,乱象叠出:固守传统、花样翻新;模式化、形式化、表面化;目标虚无、内容琐
4、碎;学生无主体地位、师生关系不当;教教材、教教辅、教练习册;长期存在的“浅层学习”2017年,我们颁布了修订后的高中课程标准。为了引导教学改革,新课标努力地引导大家把改革的重心放在教学上,在明确了整体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在标准里增加了教学提示、学业要求,甚至还增加了一些教学案例、评价案例。 这样做的目的是告诉大家,通过教学改革把课程标准落到实处更为重要,并且也通过教学提示、学业要求等等这些告诉大家改革应该往何处去。2019年,还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这两个文件实际上进一步明确了教学改革
5、的基本理念、基本方向和主要内容,也提出了非常明确的相应的任务指标,甚至提出了思想策略性的要求。 怎样让这些改革理念、任务要求落到实处,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一件事。现在我们对于教学改革还是缺乏正确的认知和理解,对教学规律的整体研究也是不太够的。 大家天天在从事教学工作,尤其现在也在大力推进教学改革,但是大家有没有思考过:什么是教学?教学对于学校教育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对于学生的意义又是什么?教学系统中究竟有哪些关键的要素?它们相互之间是怎样的关系?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体系中处于怎样的地位?学生又处于怎样的地位?师生关系究竟该如何正确地确立起来?教师究竟该怎样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如何确定教学目
6、标、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开展教学评价、运用教学资源、创设教学环境、进行教学反思?学生应该如何学习?教学有固定的模式吗?全面深化“课改”大势下,“深度学习”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2013年底,为了顺应国家课程改革的大趋势,解决教学改革难题,我们机构提出了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现在这个项目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深度学习的项目定位我们认为,教学系统是由教师、学生和课程这三个核心要素连接起来的,其中学生是最为活跃的要素,教师是次活跃的要素,课程是相对稳定的要素。 当静态描述教学系统时,三者关系是相对稳定的,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三者关系又是动态变化且比较复杂的。 每一门学科课程都有自己的本质
7、属性和特点,学生学习相应课程时也有一般性的规律,同时,每一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教师看待学生和处理课程的基本立场、观念和方法决定着教学活动的走向和基本形态。如果一位老师能把教师、学生、课程三者的关系调整到最合适的、最为科学的状态上,教学就不会出现大的方向性的问题。 民国时期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叫萧承慎,他认为“最优良之教法是教师审度自己之才识、学生之个性、教材之性质,而取其在此三方面皆能产生最大之效率者。在实施上,绝无单独存在之最优良的方法。”教师只有学会理解并科学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科的本质特征,学会正确处理教师、学生和课程三者关系,才能按照个人风格更好地进行教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指向 深度 学习 教学 改进 落实 核心 素养 必然 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