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小国史——滕国.docx
《商周小国史——滕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周小国史——滕国.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商周小国史一滕国原创2023-10-05 03:21历史长河边的磨坊#古籍里的历史#滕国为周文王十四子错叔绣的封国,为侯爵。周武王代商后,错叔 绣被封于今河南卫辉,建立滕国。成康之际,滕国迁封于今山东滕 州,与鲁国为壤。其后越国灭吴,势力北上,灭亡滕国,后越国内 乱滕国复国,不久后被宋国灭亡。滕国是姬姓封国,从初封到被宋灭亡,共历三十一世,因国小力微, 正史基本不记载,顶多是多提几句,好在春秋战国名土多,滕国国 君滕文公与孟子有交集,就进了孟子滕文公中。滕国的分封滕国初封之君为“错叔绣”,之所以称“错叔绣”而不称“滕叔绣” 是因为他的初邑在错地,但“错”地具体在那,现在无法确实,不 过以常理度
2、之,叔绣的错邑应该在周文王时期分封的,在周朝初始 之地。又根据周朝“灭一国,继一国”的传统,在分封滕国前,一定会先 灭亡此地已存在的“古滕国”,然后继认“滕氏”与其领民,成为 新滕国。而古滕国很有可能就是黄帝时期封国,国语;“凡黄帝之子二 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 任、苟、僖、姑、保、衣是也。”民国年间的滕县志记载:“黄帝 有二十四子,赐土得姓者十四。其第十子封于滕”。这里的“滕”最初就在卫国内,比如左传言;“卫之遗民男女 七百有三十人,益之以共,滕之民为五千人,立戴公以庐于曹。” 因卫国是西周大国,其领土基本包括原商朝王畿,进入东周,卫国 内部出现问题,卫国
3、国人不愿意为卫国所战,结果卫国被狄人攻灭。 卫国遗民出逃,加之从共邑,滕邑逃出大量的人,共立卫戴公于曹 邑。这里面的“共邑”就是卫国领地,郑国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政变” 失败后,逃往卫国的共邑,所以史称“共叔段”,而滕邑同样也是 卫国的。所以“古滕国”与滕国的初封之地应该在现河南,而不是山东。迁封之后的滕国周成王、周康王之际,滕国向东迁徙,也就是现山东滕州一带。关 于滕国再迁的原因,很可能是“三监之乱”后,周公再次进行了大 的分封(调整),一些姬姓诸侯国或东迁至山东一带,压制与商朝 关系很好的东夷族,如齐国与鲁国;另一些姬姓诸侯或北封,如晋 国;或南封,如应国。而作为叛乱之源的商王畿内,则全部
4、交给了 卫国。春秋初期的诸侯国y中山义渠Ji不应岑薮番州东世璃也嗓二v庐巢弦Ir舒押一层定历史长河边Aflptt 西周时期,在强大的周王室羽翼之下,滕国维持着生存。自西周灭 亡,东周王室力量衰退,滕国想生存下去,只能选择屈从依附强大 的诸侯国,比如同为姬姓的鲁国。所以在春秋时代,几乎历代滕君都要朝鲁。不过正史只记载片语, 比如左传载;“七年春,滕侯卒。不书名,未同盟也。”连滕 侯的名称也不写,可见滕国地位有多轻。另外就是鲁隐公十一年(公元前712年)发生滕侯、薛侯争位次之 事。十一年春,滕侯、薛侯来朝,争长。薛侯日:“我先封。”滕侯日:“我,周之卜正也。薛,庶姓也,我不可以后之。” 公使羽父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商周小 国史 滕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