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涝防治设计报告、校核、申报表.docx
《内涝防治设计报告、校核、申报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涝防治设计报告、校核、申报表.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A.1一般规定A.1.1内涝防治设计报告应为独立文件,可采纳和吸收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等阶段产生的成果,但不应由工程设计各阶段的报告、图纸和计算书代替。A.1.2内涝防治设计报告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编写。A.1.3建设项目的施工图等文件应按内涝防治设计报告中提出的措施和设计执行。A.2报告内容A.2.1内涝防治设计报告应包括文本和图纸两部分。A.2.2文本应包括下列内容:1项目背景:包括项目所在地地理位置、区域边界、地形地貌和地质水文特征等;2流域情况:包括流域的主要情况、河流湖泊、雨水行泄通道和历史受淹情况等;3设计标准:包括适用的国家设计标准、地方标准、主要基础数据和参数、计算方法、工具等;
2、4内涝防治现状:现状雨水排放格局和设计标准、现状雨水排放口位置,地表渗透系数、综合径流系数、不透水面积比例等现状下垫面条件,地面集水时间、不同设计重现期下的径流量计算;5内涝防治设施设计:项目建成后,内涝防治设施的建设对区域下垫面条件、集水时间、径流量的影响,内涝防治设施位置、类型、规模、设备、与上下游的衔接设计等;6结论: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的执行情况、其他适用的国家标准的执行情况、当地设计标准的执行情况、内涝防治设施的有效性、项目全部建成后的雨水排放格局等;7参考资料:降雨资料、下垫面条件资料、地形地貌资料规划资料、现场勘查资料、其他参考资料等;8附录:设计雨量计算书、排水管渠水力计算书、
3、内涝防治设施计算书、当计算书使用数学模型时,附录中应包含模型输入输出数据并说明模型主要参数的选择依据和确定方法。A.3图纸A.3.1现状总体排水系统平面图应包括下列内容:1项目区域边界;2主要河流、雨水行泄通道和汇水分区划分;3现状和内涝防治有关的主要设施。A.3.2内涝防治设施图纸应包括下列内容:1排水系统总平面图;2雨水管道布置图,包括雨水口、检查井等附属设施;3街道平面布置、横向剖面图、纵向坡度、雨水流动方向;4雨水排放口设计图;5建筑物平面位置、底层地面标高;6内涝防治设施设计图,包括源头减排设施、排水管渠设施和排涝除险设施;7当计算书使用数学模型时,还应提供以下图纸:内涝防治设计重现
4、期条件下的现状内涝风险图和设施建设后内涝风险图,超出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的历史降雨事件的现状内涝风险图和设施建设后内涝风险图。A.3.3图纸应装订成册。B.0.1城镇内涝防治系统设计完成后,应对设计结果进行校核。B.0.2城镇内涝防治设计的校核,应通过手工计算、数学模型或两者相结合的方法,选取适当的降雨雨型和历时完成,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汇水面积不大于2k且排水系统不包含调蓄设施或除绿色屋顶外的源头减排设施时,校核方法的选取可不受限制;2不满足以上条件的,应采用数学模型进行校核。B.0.3当采用手工计算的方法进行校核时,应将由道路表面和道路两侧的路缘石或建筑物等构成的积水空间视作明渠,断面形状
5、可进行简化处理。B.0.4采用推理公式法进行内涝防治设计校核时,宜提高现行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中规定的径流系数。当设计重现期为20年30年时,宜将径流系数提高10%15%;当设计重现期为30年50年时,宜提高20%25%;当设计重现期为50年100年时,宜提高30%50%;当计算的径流系数大于1时,按1取值。B.0.5用手工方法校核内涝防治设计,应按下列步骤执行:1按本标准的规定选取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确定允许的道路积水深度和水面高程;2根据道路积水深度和水面高程,确定地面泄水通道过水断面的形状和参数,从上游至下游逐段计算道路表面的最大过水能力(Q1);3按推理公式法,从上游
6、至下游逐段计算每个汇水区的地面集水时间、暴雨强度和设计流量(QT),并计算内涝防治设计标准下雨水管渠的过水能力(Qo)O计算暴雨强度和设计流量时,降雨历时的选择应与雨水管渠设计时采用的降雨历时保持一致;4计算每个区段内雨水口的泄水能力之和(Qz),并与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条件下雨水管渠的过水能力(Qo)比较,若前者大于或等于后者,则雨水口的设计符合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要求,否则,应采取增加雨水口数量和调查雨水口型式等措施增加雨水口的泄水能力;5在每个区段,将设计流量(QT)减去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条件下雨水管渠的过水能力(Qo),得到满足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条件下道路表面的设计流量(Q3)。若道路表面
7、的最大过水能力(QI)大于或等于道路表面的设计流量(Q3),则该区段内涝防治系统的设计满足规范要求,否则,应修改雨水管渠的设计增加雨水管渠的过水能力(Qo),或通过增加源头减排或调蓄设施等措施,削减设计流量(QT)OB.0.6按本标准第B.0.5条规定的方法进行校核时,下游区段的径流量计算应包括从上游流经本区段的流量。B.0.7采用数学模型进行校核时,选用的建模软件应可模拟雨水同时在管渠系统中的和地表的运动状态以及相互影响,宜同时具有一维和二维模拟能力。数学模型的一维和二维模拟应相互耦合,应能模拟雨水在管渠系统和地表之间通过雨水口的传输,以及地面漫流与沟、渠、河道和箱涵等的衔接。B.0.8采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涝 防治 设计 报告 校核 申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