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神经调节的6个常见困惑.docx
《高中生物神经调节的6个常见困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神经调节的6个常见困惑.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1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都相同吗?德国的著名生理学家 Johannes Muller 曾经在1844年宣称,神经传导的速度类似光速所以不可测量。但是6年之后,他的学生Hermamn von Helmholtz 运用简单的仪器设备,准确地测定了神经传导冲动的速度。Helmholtz 发现,神经传导冲动的速度并没有老师说的那么快,蛙坐骨神经传导冲动速度的平均值为 27.25m/s。诸多研究表明: 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与纤维的直径大小和有无髓鞘密切相关。枪乌贼的巨大轴突的直径可达1mm,由于直径大,传导速度能够达到30m / s。哺乳动物无髓鞘的神经纤维直径为0.31.3um,传导速度最快的
2、只可达2.3m /s,而哺乳动物有髓鞘的躯体传出(运动)与传入(感觉) 神经纤维,直径为122 um,传导速度最高可达120m / s。这是为什么呢?髓鞘包裹的部分,膜上没有或者很少有Na+、K+等管道,不能与周围组织液进行Na+、K+的交换,因此不能产生动作电位。但是,两个髓鞘的连接处,即朗飞氏节的膜上有很多离子通道,该处可以发生去极化和复极化过程。所以,有髓鞘纤维的神经冲动是跳跃式传导的,这种跳跃式传导不仅大大加速传导,而且节约能量,有髓鞘的神经纤维传导所需的能量不过是同样大小的无髓鞘的神经传导所需能量的 1 /50000。2 突触都是发生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吗?突触可以分为电突触和化学突触
3、两种,高中生物学教材中主要介绍了化学突触,本文则重点介绍一下电突触。电突触也有突触前膜、后膜及突触间隙。不同的是,突触间隙仅11.5nm,比化学突触间隙的宽度20nm50nm 的缝隙要小得多。前、后膜内均有膜蛋白颗粒,显示呈六角形的结构单位,跨跃膜的全层,顶端露于膜外表,其中心形成一个微小通道,此小管通道与膜表面相垂直,直径约为2.5nm,小于1nm的物质, 如氨基酸可通过。突触间隙所连接的两侧膜是对称的,膜上的蛋白颗粒顶端相对应而直接接触,两侧中央小管由此相通。电突触的传导不需要神经递质,是以电流传递信息,传递神经冲动一般均为双向性。具有双向快速传递的特点,传递空间减少,传送更有效。电突触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生物 神经 调节 常见 困惑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