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十四五”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十四五”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山东省“十四五”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为加快我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科学规划发展布局,促进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我省由中医药大省向中医药强省稳步迈进,特制定本规划。一、产业发展现状(一)产业发展优势条件。1 .自然条件优越,野生资源储藏量丰富。山东省东临黄海,北接华北平原,辖区内地形可分为泰沂山区、胶东半岛低山丘陵区和鲁西北平原区三大部分。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由于其独特的南北过渡性气候,多变的地理地貌特征,孕育了丰富的中药材野生资源,全省中药材资源1470种,其中药用植物1299种,资源总量约占全国的12%以上。2 .中医文化悠久,药材栽培历史久远。我省
2、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汉代本草图经中以“泰山著”约四十余种,至明清时期,山东地方史志中共载药材七百余种,以金银花、丹参、西洋参、山楂、括楼、北沙参,黄苓、远志、柴胡、桔梗、丹皮、芍药、半夏、柏子仁、酸枣仁、蔓荆子等为代表的鲁产道地药材以量大质优称著于世,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和极高的市场认可度。(二)产业发展主要成就。近年来,我省中药材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种植区域规划日趋合理,科技支撑能力与规范化、规模化生产程度不断增强,产业发展态势向好。中药材种植杂,产品的均一性和稳定性受到影响,忽视药材道地性和生境对药材质量的影响,导致了质量参差不齐,阻碍道地产区和整个产业良好发展。2 .生产标准化仍需提高。
3、当前我省道地药材生产基地数量较少,多数基地的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优质种子种苗的供给能力不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和统防统治社会化服务体系薄弱,优质有机肥投入量较少,缺乏优质廉价的小型专用农机具,农机使用率低等问题亟待解决。3 .产业集群仍需打造。我省多数药材品种仍以原料和初级产品为主要销售形态,产品附加值极低;种植、加工、销售等三产融合度不高,产业化水平较低,省内优势道地品种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特色产业集群仍需扶持和培育。4 .科技支撑仍需加强。国家和省级中药材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专项投入缺乏,中药材生产的专业技术人员紧缺,特别是基层一线专业技术推广人员严重缺乏,知识结构急需更新。大专院校针对中药
4、材产业的学科设置与产业实际匹配度较低。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系列指示精神,以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培育“鲁药”品牌、区域公用品牌和大宗药材标准化生产为重点,坚持市场需求导向,绿色发展方向,标准创新引领,科技创新驱动,品牌创建带动;推进种源良种化、种植生态化、生产机械化、产业集群化、服务信息化;持杂,产品的均一性和稳定性受到影响,忽视药材道地性和生境对药材质量的影响,导致了质量参差不齐,阻碍道地产区和整个产业良好发展。2 .
5、生产标准化仍需提高。当前我省道地药材生产基地数量较少,多数基地的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优质种子种苗的供给能力不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和统防统治社会化服务体系薄弱,优质有机肥投入量较少,缺乏优质廉价的小型专用农机具,农机使用率低等问题亟待解决。3 .产业集群仍需打造。我省多数药材品种仍以原料和初级产品为主要销售形态,产品附加值极低;种植、加工、销售等三产融合度不高,产业化水平较低,省内优势道地品种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特色产业集群仍需扶持和培育。4 .科技支撑仍需加强。国家和省级中药材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专项投入缺乏,中药材生产的专业技术人员紧缺,特别是基层一线专业技术推广人员严重缺乏,知识结构急需更
6、新。大专院校针对中药材产业的学科设置与产业实际匹配度较低。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系列指示精神,以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培育“鲁药”品牌、区域公用品牌和大宗药材标准化生产为重点,坚持市场需求导向,绿色发展方向,标准创新引领,科技创新驱动,品牌创建带动;推进种源良种化、种植生态化、生产机械化、产业集群化、服务信息化;持沂蒙山区、泰莱山区、鲁东丘陵地区建立濒危稀缺和道地品种野生抚育区,重点对丹参、金银花、黄苓、连翘、酸枣仁、柏子
7、仁、山楂、北沙参等开展野生资源保护与抚育,加强人工驯化技术研究。二是加快优良品种培育,重点开展提纯复壮工作,加快选育一批性状稳定、药效显著、产量较高的新品种,建立区域性育种试验基地,开展试验示范。三是促进新品种繁育推广。加快建设区域化、专业化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提高道地药材供种供苗能力,提高新品种覆盖率。四是加强种子种苗质量监管,加快制定山东省中药材种子种苗管理办法,实施品种登记制度,加强品种保护与监管。专栏1种子种苗育繁推体系建设1 .建立区域性育种试验基地。重点对金银花、丹参、西洋参、黄苓、桔梗、麦冬、丹皮、芍药、括楼、半夏等开展育种试验,因地制宜建立46个区域性育种试验基地。2 .建
8、立标准化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立金银花、丹参、西洋参、黄苓、山楂、丹皮、括楼等标准化种子种苗繁育基地68个,每个基地单一品种的规范化育苗面积10亩以上,集成规范化、标准化种子种苗繁育生产技术体系,增强省内优质种子种苗供给能力。(二)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工程。一是推进集成创新,构建山东省中药材绿色生态栽培技术体系。根据品种区域布局,针对大宗道地品种,推广林药间作、粮药间作和仿野生种植等绿色生态栽培模式,构建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减药增效技术模式,构建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加强小型专用农机(具)研究与推广,提高农机覆盖率,集成组装适宜的道地药材绿色生态栽培技术模式,指导支撑中药材标准化生产。二是推进按标生产
9、,建设一批省级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科技示范园。以产地区域为目,以道地品种为纲,推行全程标准化生产,示范带动药农按规生产,科学管理。三是加快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完备,通行条件便利,土质肥沃、能排能灌的高标准省级道地药材生产基地,着手推选一批省级优秀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切实提高我省道地药材生产标准化程度。专栏2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1.推广绿色生态栽培技术。优化种植模式,示范推广“丹参一谷子”“芍药一玉米”“牡丹一玉米”间作等系列生态栽培模式。开展土壤改良和营养调控技术研究,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栽培方式;推广绿色综合防治技术,采用农业综合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手段,构建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减药增效技术模
10、式;调整肥料结构,综合应用测土配方施肥、专栏3产地初加工体系建设延伸产业链条。对金银花、丹参、西洋参、括楼、山楂、玫瑰等药食同源类品种,积极开展代用茶、保健饮料、功能性食品研发;探索开展非药用部位和生产加工边角料的综合利用开发,加强中药材在中兽药、饲料添加剂、生物源农药、化妆品研发方面的应用,提升产业经济效益。(四)生产服务体系建设工程。一是创新生产经营模式。推动龙头企业、产业化联合体、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中药材生产,鼓励社会资本注入,完善“企业+合作社+基地”和“企业+种植大户+基地”的新型生产经营模式,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新型合作机制。二是加快流通
11、网络构建。完善邺城舜王城国家级中药材市场建设,在传统的市场交易职能上,通过融合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新型职能,进一步释放其交易集散能力,塑造核心品牌价值,提高市场影响力。建立省内区域性大宗中药材产地交易市场,切实提高大宗道地品种的交易流通能力。三是加快信息平台建设。建立集种植、生产、加工、销售、流通于一体的省级中药材电子信息大数据平台,用于开展政策宣传、生产技术指导、产销信息公开,实现产业信息透明化、公开化、及时化,发挥好市场导向和预警作用。四是加强推广体系建设。完善中药材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强化先进生产适用技术的转化和推广;构建中药材生产服务网络,每个中药材主产县(区)应配备不少于一名专职中药材
12、农技推广人员,每年做好技术人员轮训,切实提高中药材农技队伍的科技素养。专栏4生产服务体系建设1 .建立区域性交易市场。以平邑县郑城镇金银花专业交易市场为范本,在省内适宜区域内,对丹参、西洋参、黄苓、芍药、丹皮、麦冬、酸枣仁、柏子仁等品种建立46个区域性交易市场,进一步完善我省大宗中药材的商贸流通交易体系。2 .建立推广服务网络。建立中药材技术推广人员定期轮训制度,邀请专家学者每年对基层中药材农技推广人员开展培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个人素质,更好地指导实际生产。探索将中药材栽培与管理学科纳入公费农科生(定向委培)专业中,逐步增强中药材技术推广队伍的新鲜血液。(五)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程。推进标准体
13、系构建。针对大宗和道地品种开展重点研究,加快制(修)定中药材产品质量、产地环境、农业生产资料、生产技术、包装、运输等省级地方标准,建立山东省中药材产业标准体系;完善山东省道地药材生产技术规程;每年组织遴道。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中药材生产,制定出台扶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认真做好产业总体管理、信息发布、市场调剂、生产指导、质量监管等工作,切实发挥好中药材产业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的重要作用。省级有关部门在省中医药事业发展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建立产业发展协调推进机制,统筹推进产业发展规划的组织实施。农业农村部门应切实加强对产业发展的指导和总体管理,做好顶
14、层设计,确保产业平稳有序发展。发展改革、财政部门应在项目申报、财政资金等方面对产业给与支持,并做好监管工作。科技部门要努力改善产业科技创新条件,加快推进科技项目成果转化。其他各部门在职能范围内对产业发展提供必要支持。省政府有关部门要制定产业发展绩效考核办法,建立常态化考核机制,并组织开展工作督导。(二)加大财政支持。创新金融服务,建立以政府性资金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的投入机制,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积极整合财政资金,在产业基础、科技研发方面进行集中投入,采用直接投资或以奖代补的方式,重点支持种子种苗繁育、生产基地建设、科技示范园区和加工企业发展。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地
15、方政府建立中药材专项发展基金,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开展中药材金融和信贷服务。将中药材品种纳入省级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平台项目和省种业发展规划扶持项目。将大宗道地中药材品种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畴,积极推广中药材产量保险、收益保险、价格指数保险、气象指数保险等新型险种,增强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将中药材专用农机具(育苗、播种、收获、耕作、烘干等)纳入小型农机补贴范畴。加快中药材品种审(认)定工作步伐,提高良种覆盖率。()健全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培育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生产技术,病虫害统防统治、农机具租赁,投入品销售、产地集中加工等服务,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创新销售经营模式,探索开发订单式种植、定制药园、扶贫基地等新型利益联合机制。发挥行业组织的桥梁纽带和自律作用,宣传贯彻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标准,发布行业信息,促进市场稳定,打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四)强化科技支撑。建立常态化人才培养机制,对现有基层农技人员和生产人员进行科技培训;农业类、中医药类大专院校要设置与中药材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学科类别,为产业输送高水平人才。采用“一事一议”政策引进引进国内外高水平产业人才;将急需人才引进纳入“齐鲁英才汇聚计划”。有计划地将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