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小国史——曾国.docx
《东周小国史——曾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周小国史——曾国.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东周小国史曾国原创2023-08-05 20:52历史长河边的磨坊#文化历史解析#曾国,周代的姬姓周王族诸侯国之一,是周天子分封在汉水一地, 并用来监视鄂国与“南蛮”的封国。其本身史料相当少,只能靠考 古挖掘一点点的发掘。南公与曾国曾国的初封之君,为南公,又名南宫适,聃季载。史记管蔡世家日:“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日太姒,文正妃 也。其长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发,次日管叔鲜,次曰周公旦,次 日蔡叔度,次日曹叔振铎,次日成叔武,次日霍叔处,次曰康叔封, 次日甘季载。这里的第十子即“聃季载”,即南宫适。南宫适本人有才行,所以在周武王死后,周公将其封在“冉”地, 留在王都,为司寇,辅佐年幼的周成王。史记
2、管蔡世家云:“封季载于冉。冉季、康叔皆有驯行,于 是周公举康叔为周司寇,冉季为周司空,以佐成王治,皆有令名于 天下。”而“冉”地,有二种说法,一种是处于周王畿内的“聃庭(开封一 带)”;另一种是偏远的南土地区,即现荆门随州一带。南公适是有可能二次分封于湖北荆门的。因为周初进行了二次大规 模的分封,一是灭殷之后对管叔、蔡叔、叔旦、叔振、叔武、叔处 等人的分封;一是“三监之乱”后,周公再一次进行了大规模的分 封,如将鲁国从河南鲁阳移至山东,齐国也跟着移去山东。而聃国移封时间也在此,从“王畿”内移到湖北荆门一带,移封的 理由就是为了监察商的同盟者一一鄂国,与镇压南土土著。从某种意义上讲,周王室对异姓
3、诸侯国防备的相当狠,先是在其旁 边设置同姓诸侯国,如鲁对齐,曾对鄂,再在异姓诸侯国内设置“内部监察者”。礼记王制记载“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 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天子使其大夫为三监,监于方 伯之国,国三人”。诸侯国内的“卿”受命于周天子,这就是“命卿”制度。随州文峰塔墓地出土的曾侯典钟,上书铭文;“唯王正月吉日甲午, 曾侯典曰:“伯适上庸,左右文、武,达殷之命,抚定天下,王遣 命南公,营宅讷土,君此淮夷,临有江夏,周室之既卑。” 指的就是周公封南公于“冉国(曾国)”,君此淮夷,临有江夏, 以蕃屏周。而南宫适也因为这二次分封,其后代分为二支,一支在王畿内,以 “南宫”为氏;另
4、一支接任曾国封地,为曾侯一系。如宋人发现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一一“安州六器”,记载的南土军事 长官为南宫家族成员,王曾命南宫伐虎方。南宫柳鼎铭文;“王呼 乍(作)册尹册命柳:嗣六师牧,阳(场)大(友),嗣义夷阳佃 史(事)。”大意是作器者南宫柳接受周王任命,管理“六师牧 阳”和“羲阳”的田赋,并得到命服等赏赐物。但限制史料,已不知南宫一系与曾侯一系谁为嫡支,谁为庶支。曾国失封曾国普遍出现在西周中期的记载中,包括一些史料与出土的青铜器。 但在西周中期,则未见任何记载,所以人们猜测曾国曾经“失国” 一次。鉴于西周王室统治者的强盛,曾国应该不是被“灭国”,而 是周王室取消它的封地,即“失封”。“失封”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东周 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