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docx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理解永遇乐深沉悲痛的爱国之情。2、评论永遇乐运用典故的艺术手法。3、把握作者思想感情,领会辛弃疾慷慨悲壮的艺术风格。一、创作背景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他出生在被金兵占领的历城(今济南),积极参加抗金斗争,后率部回归南宋,可始终得不到南宋统治者的信任支持。在南归后的四十余年中,辛弃疾先后被免官闲居二十余年。后执政的韩偏胄想通过北伐巩固地位,任命辛弃疾为京口知府。京口是江防重镇,辛弃疾在积极备战中深感很难有所作为。同时韩偏胄好大喜功,急躁冒进,妄图侥幸获胜。辛弃疾对此充满担忧。这首词就是作者65岁时在镇江任上所作。二、分析永遇乐京口
2、北固亭怀古典故的运用,理解词人情感。(一)从全词看,作者立足京口,引用了哪些典故?明确:1、三国时,孙权曾在京口建都,并击败了北方曹操的军队。2、南朝宋武帝刘裕曾在京口起事,大举北伐,恢复中原并建立了南朝政权。3、刘裕之子、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听从彭城太守王玄谟的北伐之策,草率出兵,结果惨败而归。4、汉朝霍去病战败匈奴,在狼居胥山行祭天大礼而还。5、北魏太武帝拓跋煮击败王玄谟的军队并在瓜不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6、战国时赵国良将廉颇虽老依旧希望得到赵王的重用。(二)、分析词作用典,感悟词人情怀。1、典故一:“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觅”字传达出对孙权
3、的敬仰之情。“无觅”,词人想要表达如今已找不到象孙仲谋这样的英雄人物了。“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京口的繁华和英雄的业绩随着时光的流逝而不复存在,南宋国事日渐衰微,却依然苟安于江左。作者在这个典故中蕴含了对英雄的仰慕、对统治者的不满,以及表现了收复失地的决心和壮志。2、典故二:“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J写眼前斜阳草树下掩映的刘裕故居是如此的寻常。“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则突出刘裕以寒微出身,而建立了赫赫功业。和南宋统治者的屈辱苟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应用刘裕的典故与孙权一样,蕴含了自己对英雄的赞美与仰慕,对统治者的不满以及表现收复失地的决心。小结:上阙部分词人引用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京 口北 怀古 教学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