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docx
《2024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4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目标一提高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率目标二提高肿瘤治疗前临床TNM分期评估率 目标三提高静脉血栓栓塞症规范预防率 目标四提高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完成率 目标五 提高住院患者静脉输液规范使用率 目标六提高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率 目标七 提高四级手术术前多学科讨论完成率 目标八提高关键诊疗行为相关记录完整率 目标九降低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再手术率 目标十降低阴道分娩并发症发生率目标一 提高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率(NIT-2024- I)(一)目标简述脑梗死在我国二级以上医院住院患者疾病诊断数量中居于首位, 也是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前3位病种之一。提高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
2、疗率有助于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致残率及死亡率,改善患者生活质 量,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是指对发病6小 时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和(或)血管内治疗。(二)核心策略1 .医疗机构应在已有再灌注治疗技术团队基础上,不断优化团队 人员配置、接受再灌注治疗相关新技术的专业化培训。2 .医疗机构应与院前急救系统建立高效连接,快速转运,提升救 治效率,同时在已有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方案及标准化操作流程基础 上,持续优化院内急救流程。3 .不具备再灌注治疗能力的医疗机构,要制定本机构急性脑梗死 患者急救转诊方案及流程,尽可能完成“一小时急救圈”内转诊。4 .医疗机构建立更加完善
3、的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持续监测平台 及评价反馈机制,能够按月度进行本机构数据分析、反馈,建立激励 约束机制。5 .运用质量管理工具,查找、分析影响本机构实现该目标的因素,目标二 提高肿瘤治疗前临床TNM分期评估率(NIT-2024-11)(一)目标简述恶性肿瘤在我国位于居民死因排序首位。全面科学评估肿瘤患者 病情,是肿瘤规范化治疗的基础。提高肿瘤患者治疗前完成临床TNM 分期评估的比例可以提高肿瘤患者诊疗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提升 肿瘤患者诊疗效果和生存率。(二)核心策略1 .医疗机构成立由医务、病案、肿瘤、影像及其他临床科室组成 的专项工作小组,加强本机构肿瘤疾病诊疗规范化管理,定期进行相
4、关工作的培训与再教育。2 .医疗机构重点加强非肿瘤专业临床科室诊疗肿瘤疾病的管理, 对肿瘤患者(特别是初诊患者)采取多学科协作诊疗。3 .加强临床TNM分期评估过程管理,建立完善评估制度,规范评 估流程,明确相关医务人员须掌握的检查评估策略;按照有关要求规 范书写临床TNM分期评估内容。4 .建立本机构肿瘤单病种诊疗的监测及评价机制,明确相关质控 指标数据采集方法与数据内部验证程序,按季度、分科室进行数据分 析、反馈,并将目标改进情况纳入绩效管理,建立激励约束机制。5 .运用质量管理工具,查找、分析影响本机构实现该目标的因素,目标三 提高静脉血栓栓塞症规范预防率(NlT-2024-I)(一)目
5、标简述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 栓 塞症(PTE) ,是导致患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危害 患者 安全。VTE规范预防,是指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后接受VTE风险 与出血 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情况按照有关临床指南规范给予规范预 防措施,包括基础预防、药物预防、机械预防等。强化质控,提高 VTE规范预防率,实现VTE的早期干预,可以有效降低VTE的发生率及致死率。(二)核心策略L医疗机构进行医院内VTE防治体系建设,成立由医务、临床、 护理等部门组成的VTE管理团队,制定科学的VTE防治管理路径,开 展规范的VTE风险评估和预防。2 .借助信息化手段加强V
6、TE预防提醒、质控指标的数据采集、监 测及评价反馈,并纳入绩效管理,建立激励约束机制。3 .运用有效质量管理工具,查找、分析影响本机构实现该目标的 因素,提出持续改进措施并落实。4 .建立VTE相关会诊转诊机制和应急预案,实现重症VTE患者的 救治与管理。5 .开展VTE防治技术指导、教学培训和相关交流,提高VTE认知 水平及规范化防治能力。目标四 提高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完成率(NIT-2024-IV)(一)目标简述感染性休克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治疗费用高等特点,是导 致住院患者(特别是重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提高感染性休克临 床治疗水平是当前全球重大的健康挑战之一,尽快实施规范的集束
7、化 治疗是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 全报告显示,我国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集束化治疗仍有较大改进空间, 提高感染性休克患者3小时和6小时集束化治疗完成率对保障患者生 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二)核心策略1 .医疗机构成立由重症、急诊、感染性疾病、检验、医务等相关 部门组成的专项工作小组,并指定牵头部门。2 .医疗机构定期开展相关培训,确保医护人员熟练掌握相关诊疗 规范,能够及时识别相关患者并给予规范治疗。3 .医疗机构建立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的多部门联合监测及评价 机制,明确相关质控指标数据采集方法和数据内部验证程序,按季度、 分科室进行数据分析、反馈,纳入绩效管理,建立
8、激励约束机制。4 .医疗机构运用质量管理工具,查找、分析影响本机构实现该目 标的因素,根据分析结果明确关键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组织实施。(一)目标简述静脉输液是现代药物治疗的重要给药途径,在治疗某些疾病和挽 救患者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静脉输液治疗的不合理使用, 不仅不能改善患者治疗效果,还存在更多安全隐患,增加不必要的医 疗成本。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显示,我国二级以上医院住 院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呈下降趋势,但仍存在静脉输液不合理使用的 情况,需要针对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使用情况探索质量改进长效机制, 从多个维度综合评价,重点关注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每床日静 脉输液使用频次、液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 国家 医疗 质量 安全 改进 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