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条例(2024修订草案稿).docx
《长春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条例(2024修订草案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春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条例(2024修订草案稿).docx(1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长春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维护社会急救医疗秩序,提高 社会急救医疗服务水平,促进社会急救医疗事业高质量发 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有关法律、法 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社会急救医疗及 其监督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本条例所称社会急救医疗,包括院前医疗急救和社会公 众急救。院前医疗急救,是指承担院前医疗急救任务的医疗 机构,在患者送达医疗机构救治前,对其开展的以现场抢救、 转运途中紧急救治以及监护为主的医疗活动;社会公众急 救,是指在突发事件或者意外伤害现场,社会组织和个人及 时救护患者
2、的行为。第三条【基本原则】社会急救医疗是非营利性公益事业, 应当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筹规划、整合资源,信息 资源共享、安全高效的原则。第四条【政府职责】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社 会急救医疗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卫生健康事 业发展规划,健全社会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完善财政投入和 保障机制。第五条【部门职责】市、县(市)、双阳区、九台区卫 生健康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统筹协 调、监督管理等工作。发展和改革、财政、民政、公安、应急管理、规划和自 然资源、交通运输、教育、市场监督管理、文化广电旅游、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工业和信息化、政务服务 和数据化建设
3、、体育等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 社会急救医疗相关工作。第六条【团体职责】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等 团体,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做好社会急救医疗相关工作。第七条【急救宣传】卫生健康、应急管理、红十字会等 相关部门、团体、院前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应当采取 多种形式,组织开展社会公众救灾避险、自救互救等急救知 识和技能的宣传普及。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应当加强急救知识和 技能的公益宣传。第八条【社会参与】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捐 赠、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社会急救医疗相关活动。第九条【表彰奖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对在 社会急救医疗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4、,按照国家 规定给予表彰、奖励。第二章院前医疗急救网络第十条【急救网络规划】市卫生健康部门应当综合考虑 城乡布局、区域人口数量、服务半径、交通状况、医疗机构 分布情况、接诊能力和医疗急救需求等因素,编制院前医疗 急救网络发展规划,合理布局院前医疗急救中心和急救站 点。院前医疗急救发展规划应当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并向社会公布。第十一条【机构建设】市、县(市)、双阳区、九台区 人民政府应当按照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发展规划建设院前医 疗急救中心、急救站点;现有的院前医疗急救中心及其急救 站点设置不符合规划的,由卫生健康部门按照规划组织调 整;拆除或者迁移急救站点的,应当报经市卫生健康部门同 意,并
5、按照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发展规划予以补建。第十二条【建设规范】院前医疗急救网络由急救中心、 急救分中心、急救站点组成。院前医疗急救中心、急救站点的建设应当符合统一的标 准。具体标准由市卫生健康部门根据国家标准和本市实际情 况制定。院前医疗急救中心应当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第十三条【急救站点设置】经卫生健康部门批准,急救 中心以及具有急诊综合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可以组建急救站点。急救站点应当按照规定配置相应的急救医疗设备、设施 和急救车辆。第十四条【急救站点职责】急救站点承担下列职责:(一)服从急救中心的统一调度,负责急、危、重伤病 员以及灾害性、突发性事件伤病员的现场救护和转送工作;(二)及时
6、反馈社会急救信息;(三)开展急救医疗常识宣传;(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第十五条【急救电话】院前医疗急救呼叫号码为“120”。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设立专用的院前医疗急救电话 号码,不得冒用急救中心、急救网络医疗机构以及“120” 的名称和标识从事医疗急救相关活动。非急救中心工作人员 不得在公共场所穿着标有急救标识的服装。院前医疗急救中心应当设置“120”呼叫受理和指挥调 度系统,综合考虑人口规模、日常呼救业务量以及“120” 呼救电话接听比例要求和实际需要等因素,合理设置相应数 量的“120”呼救线路。第十六条【调度人员】院前医疗急救中心应当配备专职 的调度员接听急救呼叫电话,并保
7、障电话畅通。调度员应当掌握相关的院前医疗急救知识,具备专业的 指挥调度能力。在医疗急救人员到达前,调度员应当根据实 际情况对危重患者或者现场其他人员给予必要的远程急救 指导。第十七条【急救人员】院前医疗急救中心应当建立专职 院前医疗急救队伍,配备由相应数量医师、护士、医疗救护 员、担架员、驾驶员组成的急救人员。院前医疗急救人员应 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省标准规范的执业要求。第十八条【人员培训】院前医疗急救中心应当建立调度 员、院前急救人员培训考核制度,规范开展岗前培训和在岗 培训,加强考核管理。第十九条【车辆配置】院前医疗急救中心应当按照国家、 行业标准和省、市的有关规定配置救护车,为救护
8、车配备警 报器、标志灯具、急救设备和药品、通讯设备、卫星定位和 音频视频监控系统,并喷涂“120”等标识图案。执行院前医疗急救任务的救护车应当配备医师、护士、 驾驶员和担架员。院前医疗急救中心应当定期对“120”急救车辆及其急 救医疗器械、设备进行检查、检验、维护、更新、清洁和消 毒,保障其状况良好。救护车专车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非执行救治任 务情况下使用。第三章院前医疗急救规范第二十条【总体要求】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应当规范开展院前医疗急救相关工作,加强对所属人员和车辆的管理,确 保统一指挥调度,快速有效救治。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应当使用统一的院前医疗急救标识, 院前医疗急救人员应当按照岗位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长春市 社会 急救 医疗 管理条例 2024 修订 草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