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患者再喂养综合征.docx
《重症患者再喂养综合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症患者再喂养综合征.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重症患者再喂养综合征适当的营养支持是治疗营养不良患者的关键。不管与疾病有 关,如果患者患有中度或重度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临床医生可 以预见患者对足够蛋白质和热量的临床反应会明显延迟。喂养营 养不良的病人有潜在的有害影响,最常见的是再喂养综合症。再喂养综合征的定义虽然这些症状在19世纪拿破仑时代就被发现了,但直到20 世纪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营养不良的囚犯,当恢复营养 时患上了心脏和神经系统疾病,才首次被报道再喂养综合征(RFS)。 再喂养综合征时并不容易区分出来,即使在营养专家中也很难定 义RFS。“关于再喂养综合征的定义,国际上还没有达成共识。” 在明确定义RFS之前,需要了解再喂
2、养发生的机制。Friedli等 人2017年3月发表了第一篇系统综述,目的是定义RFS并开发包 括预防在内的治疗方法。文献中RFS的定义各不相同,主要集中 在电解质紊乱。大多数临床医生将RFS与几个临床特征联系在一 起,例如严重的电解质和液体转移,使其成为一种潜在的致命条 件。RFS与严重的代谢异常有关,如糖代谢失衡、低磷血症、低 钾血症、低镁血症和硫胺素缺乏症,无论是肠内还是肠外营养。发病率因为没有定义,RFS的发生率是未知的。许多已发表的文献 并没有报道RFS的总体发病率,但有几篇文章将其缩小到低磷血 症的发病率。营养不良的病人患低磷血症的几率高出60倍。重度 低磷血症的全因死亡率为18.
3、 2%,而非低磷血症患者的全因死亡 率为4. 6%o危重病人在营养维持48小时后有34%的机会出现低磷 血症。Friedli等人、Rio等人和Camp等人的系统综述。报告总 体发病率为0-2%,但其他研究报告的发病率在50%到80%之间。 这种发病率的巨大差异是由于诊断RFS的定义不明确所致。重症 监护病房内的特定人群存在RFS的风险。癌症患者RFS的发生率 高达25%o它存在于饮食失调、短肠综合征、慢性酒精和药物使 用、发育不良、肥胖/消瘦、慢性糖尿病、慢性利尿剂使用、炎症 性肠病、慢性胰腺炎、长期服用抗酸剂、妊娠剧吐、慢性传染病, 如艾滋病、肺结核等,囊性纤维化,或先天性心脏病。RFS在术
4、 后、老年人、严重减肥的病态肥胖、危重病人和无家可归的病人 中也很常见。RFS的风险因素任何连续几天很少或根本没有营养摄入的患者,或因危重病 或大手术而产生代谢压力的患者,都有再喂养综合征的风险。Chen 等人将“高危”慢性危重病人群中参考NlCE临床营养指南,解决 RFS的危险因素、治疗和预防问题。治疗方案最初包括低热量的 营养支持,复苏后缓慢增加到总估计需求量,见表1。NlCE标准 来源于美国国家健康与临床卓越研究所的指南,用于识别高风险 的再喂养问题患者。遗憾的是,这些建议来自低级证据、主要结 论和案例系列研究,但它们是基于现有的最佳证据。有RFS风险 的患者包括表2中的一个或多个标准:
5、BMI16kgm2,营养不足的 时间延长10天以上,3-6个月内体重减轻15%以上,开始营养前 血清电解质维生素水平下降,或以下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准: BMI10%, 5天内极少或没 有营养摄入,以及饮酒或吸毒史。Marik等人进行了为数不多的 前瞻性ICU研究,试图确定RFS的危险因素。再喂养相关低磷血 症的唯一预测危险因素是血清前白蛋白0 gL0低血清镁0.7 mmol/L在Rio等人中被发现是一个预测因子。NRS-2002和Nutric 评分是根据对照临床试验分析开发的筛选工具,用于对营养不良 风险进行分层。目前,这些是我们最好的住院患者评估工具,用 于描述重症监护病房中营养不良的患者。病
6、理生理学在禁食期间,身体从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脂肪和氨基酸作为主 要的能量来源。基础代谢率(BMR)急剧下降。许多细胞内的矿物 质在没有外源性供给的情况下会严重耗尽。最重要的是,这种禁 食状态下胰岛素分泌受到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 素的释放推动新陈代谢。将营养重新引入饥饿或禁食的个体会导 致糖异生和无氧代谢的迅速下降。在再喂养期间,随着胰岛素分 泌的增加,从游离脂肪酸和酮体向碳水化合物代谢的转变,从而 增加了糖原、脂肪和蛋白质的合成。这一过程需要磷酸盐、镁和 钾,这些都被消耗殆尽,剩余的储存被迅速利用,导致细胞外镁、 磷和钙的主动和被动转运到细胞内。由于细胞内的离子被耗尽,并且存在一个
7、很宽的浓度梯度, 细胞外离子会迅速耗尽。为了维持中性渗透梯度,正离子稳态, 钠被保留,因此水随后引起高血容量和水肿,从而导致缺氧。高 血容量和电解质转移增加心脏负荷和心率。这会导致急性心力衰 竭。耗氧量增加,会对多个系统造成压力,并可能延长呼吸衰竭。 BMI 14应进行心脏监护,临床上应根据心动过速、心动过速等 临床表现作出修改,肝脏和骨骼肌中磷酸化碳水化合物化合物的 形成会消耗红细胞中细胞内的ATP和2,3-二磷酸甘油酸(DPG), 从而导致细胞功能障碍和身体器官供氧不足。总的来说,重新喂养会提高患者的BMR。在再喂养的过程中, 患者由于代谢过度而变得能量不足,并增加饮食诱导生热作用。 病人
8、每公斤体重需要比标准公式计算更多的能量。心律失常是再 喂养综合征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其他风险包括精神错乱、昏迷、 癫痫、呼吸和心力衰竭。碳水化合物依赖性代谢途径的重新激活 增加了对硫胺素的需求,硫胺素是某些酶的辅助因子;因此,维 生素Bl可能会下降。硫胺素是一种重要的可吸收水分的营养素, 半衰期在9到18天之间。它是有氧细胞呼吸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 因此缺乏它可能是毁灭性的。二磷酸硫胺素(TDP)和焦磷酸硫胺 素(TPP)是四种酶反应中的辅酶,包括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 -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物、谷氨酸和Y-氨基丁酸(GABA)抑制性 神经递质。丙酮酸脱氢酶促进TCA循环的糖酵解,产生乙酰辅酶 A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症 患者 喂养 综合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