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学案.docx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学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16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素养目标】1 .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史实,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 局限性、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必然性。2 .结合洋务运动的内容,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3 . 了解20世纪60年代中国边疆危机,增强时空观念;分析马关条约的内容,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马 关条约签订带来的危害。4 .列举19世纪60年代以后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和爱国热情。【重点难点】1 .重点:掌握洋务运动的目的、内容、意义和局限;认识马
2、关条约的影响。2 .难点:了解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概况,认识中国面临的严重社会危机。【问题导学】1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的纲领及其评价?天朝田亩制度主张:“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评价:革命性: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空想性:绝对平均主义;落后性:不是先进生产力代表,小生产基础上发展平均主义违背历史潮流资政新篇地位:提出了新的社会经济政策,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局限:未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缺乏实现的必要条件。2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没有
3、先进阶级的领导;未能冲破封建社会的制度和思想。3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4 .地主阶级一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一90年代)的背景?代表人物?内容?评价?背景:内忧外患;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口号:自强、求富;指导思想:“中体西用”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奕诉;内容:军用工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民用工业: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煤矿;新式学校:各种翻译和军事人才学校;新式军队:南洋北洋福建评价:性质清朝统治阶级的
4、自救运动;积极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局限一单纯学习西方科技,未触动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失败是必然的。5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的原因?日本:出台“大陆政策”,侵华野心蓄谋已久;直接原因:东学党起义6 . 1895年马关条约的内容?承认朝鲜独立;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二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设厂制造(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7 .甲午战争的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证明了洋务运动破产;刺激了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觉醒:中国社会各阶级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
5、争。【问题探究】探究L你能说说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的原因吗?答案提示:日本备战充分,中国封建统治落后,国力衰弱,军备废弛,经济落后,在战略指挥上也有错误。探究2咸丰十一年(1862年)七月十八日曾国藩在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中说: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 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阅读上述史料,你能理解洋务新政的目的吗?答案提示:洋务新政的目的在于“自强”求富”。这段史料主要表现出洋务派自强”的愿望。探究3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学案 16 国家 出路 探索 列强 侵略 加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