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x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麻面1)现象混凝土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与麻点,形成粗糙面,影响外表美观,但 无钢筋外露现象。2)原因分析(1)模板表面粗糙或附有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或清理不彻底,拆模 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2)木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构件表面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 土失水过多,而出现麻面。(3)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使混凝土表面沿模板位置出现麻面。(4)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隔离剂变质失效,拆模时混凝土表 面与模板粘接,造成麻面。(5)混凝土为振捣密实,气泡未排除,停留在模板表面形成麻面。(6)拆模过早,使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浆粘在模板上,也会产生麻面
2、。3)预防措施(1)模板表面应清理干净,不得沾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2)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湿润,并清理干净。(3)模板拼缝严密,如有缝隙应用油毡纸、塑料条、纤维板或腻子堵严。(4)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要均匀,并防治漏浆。(5)混凝土应分层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每层混凝土均应振捣至排除气泡为 止。(6)拆模不应过早。4)治理方法(1)表面尚需作装饰抹灰的,可不作处理。2、露筋1)现象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部的主筋、副筋或箍筋等裸露在表面,没有被混凝土包 裹。2)原因分析(1)混凝土浇筑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甚至漏放,致使钢筋 下坠或外移紧贴模板面外露。(2)结构、构件截面小,
3、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 钢筋周围,造成露筋。(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析,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严重漏浆。(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漏振,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 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5)木模板未浇水湿润,吸水粘接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露 筋。3)预防措施(1)浇筑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查,发现偏 差,及时纠正。(2)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石子最大颗粒尺寸不得超过结构 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截面较小钢筋的部位,宜 用细石混凝土浇筑。(3)混凝土应保证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
4、性。(4)浇筑高度超过2米,应用窜筒或溜槽下料,以防治离析。(5)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填好缝隙。(6)混凝土振捣严禁碰撞钢筋,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直径较小或带刀片的 振捣棒进行振捣,保护层处混凝土要仔细振捣密实,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踏 或脱扣等应及时调直纠正。(7)拆模时间要根据试块试压结果正确掌握,防治过早拆模,损坏棱角。4)治理方法(1)对表面露筋,刷洗干净后,用1:2或1:2. 5水泥砂浆将露筋部位抹压平 整,并认真养护。(2)如露筋较深,应将薄弱混凝土和突出的颗粒凿去,洗刷干净后,用比原 来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并认真养护。3、蜂窝1)、现象混凝土结构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
5、多,石子之间出现类似蜂窝状的大量空 隙、窟窿,使结构受力截面受到削弱,强度和耐久性降低。2)、原因缝隙(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计量有误,加水量不准确, 造成砂浆少,石子多。(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足,未拌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3)混凝土下料不当,一次下料过多或过高,未设窜筒,使石子集中,造成 石子与砂浆离析。(4)混凝土未分段分层下料,振捣不密实或靠近模板处漏振,或使用干硬性 混凝土,振捣时间不够,或下料与振捣未能很好配合,未及时振捣就下料,应 漏振而造成蜂窝。(5)模板缝隙未堵严,振捣时水泥浆大量流失,或模板未支牢,振捣混凝土 时模板松动或位移,或振捣过度造成严重漏
6、漏浆。(6)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塌落度过小,混凝 土被卡住,造成振捣不实。3)、预防措施(1)认真设计并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加强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2)混凝土应拌和均匀,搅拌时间符号施工规范要求,塌落度适宜。(3)混凝土下料高度如超过2米,应设窜筒或溜槽。4)预防措施(1)对小蜂窝,用水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 5水泥砂浆压实抹平。(2)对较大蜂窝,先凿去蜂窝薄弱处松散的混凝土和突出的颗粒,刷洗干净 后支模,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仔细强力填塞捣实,并认真养护。(3)较深蜂窝如清洗困难,可埋压力管和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支模灌混凝 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
7、处理。4、孔洞1)现象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窟窿,局部或全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空隙特 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空穴深度和长度超过保护层厚度。2)原因分析(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洞和埋设件处,混凝土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 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而在下部形成孔洞。(2)混凝土离析、浆料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没进行振捣,从而形 成特别大的蜂窝。(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或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4)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3)预防措施(1)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筑,使混凝土易于充满模 板,并仔细振捣密实,必要时,辅以人工捣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混凝土 工程质量 通病 防治 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