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都、郢、郢城(下篇 之五:戚郢、陈郢、寿郢).docx
《楚都、郢、郢城(下篇 之五:戚郢、陈郢、寿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楚都、郢、郢城(下篇 之五:戚郢、陈郢、寿郢).docx(1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楚都、呈B、郢城(下篇之五:戚郢、陈郢、寿郢)原创 2022-09-13 21:06溪河子按:楚人舍达(熊通)僭越称王之后,设立郢都。依据传世文献, 人们普遍认为凡带“郢”字的城邑,都是楚都,如鄢郢、陈郢、寿 郢等。然而,自楚居问世以来,人们突然发现楚国的郢城多达 十余处,以其楚国的实力,这些郢城不可能都是楚都。一时之间, 人们议论纷纷,一方面这些郢城的性质到底是什么?另一方面它们 究竟在哪里?今天就来揭晓这一谜题。由于篇幅较长,分上、下两 篇。上160竭148翕29楚居局部楚居析文:至武王舍达自宵徙居大,焉始称王,祭祀致福。众不容于大,乃渭 疆涅之波而宇人,焉抵今日郢。至文王自疆郢徙居湫郢,
2、湫郢徙居 樊郢,樊郢徙居为郢,为郢复徙居大郢,焉改名之日福丘。至堵敖 自福丘徙袭若郢,至成王自若郢徙袭湫郢,湫郢徙袭为郢,徙居睽 郢,至穆王自睽郢徙袭为郢,至庄王徙袭樊郢,樊郢徙居同宫之北。 若敖起祸,焉徙居蒸之野,蒸之野徙居鄢,鄢徙袭为郢,至龚王、 康王、嗣子王皆居为郢。至灵王自为郢徙居秦溪之上,以为处于章 华之台。景平王即位,犹居秦溪之上。至昭王自秦溪之上徙居美郢,美郢徙 居鄂郢,鄂郢徙袭为郢。阖庐入郢,焉复徙居秦溪之上,秦溪之上 复徙袭美郢。至献惠王自美郢徙袭为郢。白公起祸,焉徙袭湫郢, 改为之,焉曰肥遗,以为处于酉灌,酉漓徙居鄢郢,鄢郢徙居司吁。 王太子以邦复于湫郢,王自司吁徙蔡,王太
3、子自湫郢徙居疆郢。王 自蔡复鄢。柬大王自疆郢徙居蓝郢,蓝郢徙居朋郢,朋郢复于邮。 王太子以邦居朋郢,以为处于坊郢。至悼折王犹居朋郢。中谢起祸, 焉徙袭肥遗。邦大瘠,焉徙居都郢。(以上节录)一、戚郢楚居系后人追记,至楚悼王时便结束了,因此戚郢并没有出现 在楚居中,但是对戚郢本身的考证,关乎对楚国历史的研究, 却是极其重要的。戚郢多次出现在出土的楚简中。戚郢之“戚”字,简文写法如下:藏史记楚世家载:“当周夷王(公元前885年公元前878年 在位)之时,王室微,诸侯或不朝,相伐。熊渠甚得江汉闲民和, 乃兴兵伐庸、杨云,至于鄂”。“熊渠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 号谥。乃立其长子康(舍辟)为句亶王,中子
4、红(舍挚)为鄂王, 少子执疵(鲁延)为越章王,皆在江上楚蛮之地。”在楚世家中,出现了三个地名:句亶、鄂、越章。按司马迁所 言,这三地“皆在江上楚蛮之地”。江上,指长江沿线。作为一个 方位词,“江上”有江边之义,有时也指江北。舍渠的三个儿子为 王之地,均在长江一带。其实,这三地的位置司马迁已经告诉我们 了,熊渠“兴兵伐庸、杨蚕,至于鄂”,这三地互为对应:庸,即 句亶;杨云,即杨越、或越章;鄂,即鄂。竹书纪年载:“(周夷王)七年,冬,雨雹,大如砺。楚子熊 渠伐庸,至于鄂。”周夷王七年,即公元前879年,竹书纪年 没有提熊渠伐杨蚕。既然已是公元前879年冬,才攻取庸、鄂,亦 可推测熊渠封三子为王,当
5、在公元前878年,而这年恰好又是周夷 王去世之年。后来,“及周厉王(公元前877年公元前829年在位)之时,暴 虐,熊渠畏其伐楚,亦去其王。(楚世家)”据考熊渠在位时 间自公元前886年至公元前877年,在位10年。公元前877年熊渠 去世,这一年也是周厉王即位元年。熊渠害怕周厉王伐楚,故去王号,实际称王的时间不足一年。疑在公元前878年称王,是年夷王 去世,厉王主政,当年就自去王号了。庸,古国名,首见于尚书牧誓。春秋时,是巴、秦、楚三国 间地位较高实力较大的国家。建都上庸(今湖北省竹山县西南)。 公元前611年,为楚、秦、巴三国所灭。庸国势力范围最大的时候, 北抵汉水,西跨巫江,南接长江,东
6、越武当,面积在4万平方公里 以上。熊渠时,庸的位置大致在今巴东、巫山以西一带。鄂国,西周时期南方小国。周昭王时,鄂人居处于随州以西的安居 羊子山附近。2007年,考古人员在羊子山M4发掘中,出土了 27件 青铜器,其中一些方彝、蜃、盘、提梁卤上有“鄂侯作厥宝尊彝” 或“鄂侯作旅彝”的铭文。李学勤先生将这些器物定为西周康昭时 期,并结合1975年出土于此的西周早期的鄂侯弟历季尊,认为羊山 子是鄂国公室墓地。此可证明在西周早期,鄂国已在今随州安居一 带立国。周夷王时(在位中期),鄂侯驭方反叛,”率南淮夷、东夷广伐南 国、东国(见出土于陕西岐山之禹鼎)周夷王命西六师、殷 八师连续两次讨伐,终灭鄂。按
7、禹鼎所载“裂伐鄂侯驭方,无 遗寿幼”,鄂人当无论老幼,尽被诛除。但从后来的情况来看,鄂 人并未灭祀,而是被遣徙到今武汉一带。因此,周夷王“无遗寿幼” 的当是鄂侯驭方的大宗支,归顺周王的另一支鄂人却存活下来。熊渠伐鄂,当是趁鄂人在江边立足未稳之时。据考西周中期的鄂国, 位于湖北省武汉江夏区湖泗镇境内。熊渠所伐之鄂,当即此。有学者认为熊渠所伐之鄂为随州之鄂,这与司马迁所记“皆在江上楚蛮 之地”相悖。顺沿长江,庸在越章之西,而鄂在越章之东。因此越章当在今巴东 县以东,鄂州市以西,这一较为宽泛的区域,从名字上分析杨云、 杨越、越章,亦可能分指不同的地域。今学界普遍认为杨蚕、杨越、 越章均属百越人,又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楚都、郢、郢城下篇 之五:戚郢、陈郢、寿郢 郢城 下篇 戚郢 陈郢 寿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