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前十字韧带全内重建技术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docx
《最新:前十字韧带全内重建技术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前十字韧带全内重建技术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最新:前十字韧带全内重建技术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一、制订背景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 ),又称前交叉韧带,是维 持膝关节稳定性的重要结构之一1 。文献报道美国每年至少有20万人发 生ACL损伤,其中约12万例接受ACL重建手术2。随着我国全民体育 运动参与度的提高和各种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ACL损伤的发病率也呈现 逐年升高的趋势3。ACL损伤除引起膝关节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外,还 可能导致膝关节失稳、无法重返运动和远期继发创伤性骨关节炎4。因此, 对ACL损伤进行早期诊疗已成为国内外运动医疗界的普遍共识。关节镜下 ACL重建是主流的手术
2、方式,但传统重建方式(即全长胫骨隧道ACL重 建)存在移植物要求高(长度和直径I骨质损伤大、内固定不牢固等技 术缺陷,目前技术改良和器械改进方面都面临瓶颈。ACL全内重建技术的出现和应用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该技术最早由 Morgan等5于1995年提出,因移植物的引入和固定完全在膝关节腔内 进行而被命名为全内技术二但当时的ACL全内重建操作难度高、学习曲 线长,因此并未广泛应用。直至2011年Lubowitz等提出了第二代全 内技术,引入了倒打钻和可调节律钛板,使其操作难度大幅降低,从而开 始广泛应用于临床。区别于传统重建,ACL全内重建的两个主要特征是采 用双侧半长骨隧道和襟钛板悬吊固定,理
3、论上具有降低手术创伤、节省肌 腱、保留骨量和增强固定强度的优势,被认为是目前最符合国人解剖特点 和重建需求的ACL重建术式之一。我国开展ACL全内重建的时间较欧美国家晚。ACL全内重建作为一种新 技术,需要特殊的手术工具,有一定的技术壁垒,目前仅在少数医院开展。 为普及和规范ACL全内重建技术,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下肢运动创伤 学组、中国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医师分会和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共同组织国 内运动医学和骨科领域专家,基于当前的循证医学证据以及我国ACL损伤 诊疗特点和临床经验,采用改良DelPhi法制订了前十字韧带全内重建 技术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1共识针对ACL全内重建存在的问题
4、形 成15条推荐意见,旨在为ACL全内重建的规范化应用提供指导和参考。二、制订方法(-)文献检索以前十字韧带二前交叉韧带二全内、全骨髓、重建为中文关键词 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检索;以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ll-inside,s ,all-epiphyseal ”reconstruction”为英文关键词在 PubMeds Webof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立至 2023年3月。纳入标准:(1 )与ACL全内重建相关的临床研究;(2)文献类型为原创性论著、系统性综述、meta分析、临床指南或专家共识。排除标准:(1 )内容重复的文献
5、;(2)证据等级较低的文献;(3)类型为 会议摘要、信件、勘误、评论的文献;(4)除中文和英文外其他语种的文 献。(二)问卷调查与共识方法学共识制订参考改良DeIPhi法,共组织五轮专家评估,包括两次问卷调查 和三次专家圆桌会议。第一轮圆桌会议中专家组围绕共识草案初稿进行讨 论并提出修改意见。第二轮采取线上问卷调查形式(问卷星),将共识条 款通过的赞同率设置为85% ,记录未通过条款并进行修改。第三轮为 圆桌会议,针对“未通过条款给出修改意见。第四轮再次组织专家展开问 卷调查,赞同率85%的共识条款记为通过。第五轮为圆桌会议,对共 识草案全文进行修改,并举行表决投票,赞同率85%时草案条款通过
6、; 依据赞同率将共识等级分为三类:高度共识(95%100% )、普遍共识 (90%94.9% )和基本共识(85%89.9% 本共识已在国际实践指南注册与透明化平台注册(PREPARE-2023CN951 1三、推荐意见(-)ACL全内重建的手术指征与传统重建相同(高度共识,赞同率97.9% ACL损伤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选择主要根据患者的膝关节稳定性、合并损 伤、年龄、活动水平和期望值等因素综合判断口。对存在明显膝关节不稳、 合并半月板或关节软骨损伤、年轻、高活动量或对运动期望要求高的患者, 均建议行ACL重建8。ACL全内重建是在传统重建的基础上,对其骨隧 道制作和移植物固定方式进行改良。多
7、项国内外研究证实在移植物选择、 骨隧道定位与制作、康复方案等方面,ACL全内重建与传统重建无差异, 两者的手术指征也无差异9-12。因此,对ACL损伤诊断明确且有手术指 征的患者,传统重建和全内重建均可选择。此外,由于ACL全内重建针对 骨隧道制作和移植物固定方式进行了改良,具有节省肌腱和保留骨量的特 点,所以对体型瘦小、女性、多发韧带损伤、翻修或需联合胫骨高位胫骨 的患者更具优势。(二)ACL全内重建首选自体移植物(高度共识,赞同率100% ACL重建常用的移植物主要有自体移植物、同种异体移植物和人工韧带 13-14,其中自体移植物的应用最为广泛,临床疗效也最为满意。ACL 传统重建中,当患
8、者体型偏胖、运动水平较高时自体移植物的直径通常不 能满足重建要求,需另取其他部位的肌腱口5。ACL全内重建通过技术改 良提高了肌腱的利用率,易于获得直径更大的自体移植物,降低了额外取 腱的需求。同种异体移植物来源广泛且不存在取腱并发症,但与自体肌腱 移植相比移植后的膝关节稳定性与功能恢复较差,术后并发症和再断裂发 生率较高16-18。尤其对年轻或高活动量的患者,使用同种异体移植物 重建ACL的失败率明显增高。Cruz等口 6的meta分析纳入了 5项研究 的754例患者,结果显示对年龄19岁的患者使用同种异体移植物重建 ACL失败的风险是使用自体移植物患者的近4倍(OR=3.87, P0.0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十字 韧带 重建 技术 中国 专家 共识 2023 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