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课堂孩子的需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放的课堂孩子的需要.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开放的课堂孩子的需要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开放的课堂孩子的需要文章 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开放的 课堂孩子的需要新课程下的数学教材图文并茂,生动 有趣,适合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教材可谓情境生动有 趣,题材丰富多彩,充分表达了学生在学习中的探索、合作 活动。然而,教材为我们提供的仅仅是一个素材,如何把这 种素材通过课堂教学转化为学生的开展呢?一、创设情境,以“趣激情。1 .创设动画、故事情境。“实验教材中鲜艳、生动的图画,使学生仿佛进入了童话 世界。但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缺乏持久性,如果课堂 上一味看静态的画面,很快就会兴趣索然。为克服这一缺 点,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
2、体技术,采用动画、故事相 结合的方式,创设情境。如在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类与 比拟的教学中,课本上呈现了一幅小明帮妈妈整理衣服 的生活场景,如何利用课本资源来创设分类的情境呢?我 通过多媒体设计了这样一个动画故事:“ 一个叫淘气的小朋 友从小就喜欢乱扔东西。一天晚上,他被一阵哭声吵醒,原 来是他的玩具熊、球、书本正为被淘气乱扔而伤心呢!多 媒体演示各种物品的对话淘气听到这些物品的对话,非常 懊悔,决心把他们整理好。可早上起来,他发现房间里太乱 了,不只该如何整理房间。大屏幕显示物品摆放零乱的房 间小朋友们,你愿意帮淘气收拾一下房间吗?学生们的思 维顿时活泼起来,发言积极热烈。通过讨论交流不仅
3、能够用 不同的标准来分类整理房间,而且潜移默化地体会到分类 整理事物的重要性。这种入境、动情的故事情境,令学生学 得生动、活泼!2 .创设生活情境。实验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把数学生活化。在教学中, 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创设情境,从而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 趣,指导他们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第 二单元“比拟 一课时,课本上呈现的小明在帮妈妈整理 完衣服后,与妈妈放衣服的情境。图中通过妈妈和小明的对 话,提出比拟衣服厚薄的问题。而生活中比拟的事情很多, 所以我就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目的地带他们到学校后 面的幼儿园去玩,上了一节活动课,在玩跷跷板的时候, 我有意识的让又矮又瘦的李志远同
4、学和又胖又高的王鑫同 学一起玩,可李志远怎么也压不过王鑫时,孩子们都呵呵 大笑起来,我抓住有利时机,问:“你们笑什么? 孩子们 争先恐后答复:生1: “李志远太轻了。生2: “王鑫太 重了。生3: “李志远比王鑫轻,所以李志远压不过王 鑫。生4: “王鑫比李志远重,所以李志远压不过王 鑫。“你们刚刚说的真好,这叫比轻重。王鑫比李志 远重;李志远比王鑫轻。他俩还可以比什么? 聪明的刘雯 雯同学答复:“还可以比高矮。 “还可以比胖瘦。李文 轩抢着答复。“怎么比呢? “让他们俩站在一块比一 比。 “对,让他们站在一起比一比。没等他俩站在一起。 孩子们就七嘴八舌的说起来:王鑫比李志远高;李志远比王 鑫
5、矮。王鑫比李志远胖;李志远比王鑫瘦。就这样通过 一节室外活动课,孩子们不但轻轻松松的学会了比拟轻重、 比拟高矮、比拟胖瘦等,而且对数学产生了浓浓的亲切感! 学生情趣激昂,活动气氛热烈。二、鼓励质疑,以“问引思。“创造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实验教材在这方面给学生提 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在教学中,我深入领会教材意图,从 不同角度引导学生质疑,从而激发他们思维的积极性,使 每个同学的思维都活泼起来。1 .看图质疑。对于刚上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提问题确实有些困难。教学 时,我首先教学生如何利用教材插图来提问题。如:教学一 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一时,我出示课本上的“来到花 果山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画的
6、是什么地方?都有什 么?你看懂了吗?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们经过观察、思 考,提出了: “一共有多少只猴? ”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天上共有多少只鸟? “天上有多少朵云? “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岩石缝里共有多少朵花? 甚至有的学生还提出了: “有多少棵树? “共有多少块岩石? 虽然学生提的问题有的还很浅薄幼稚,但也不时地闪烁出 创新的火花。2 .倾听质疑。培养学生专心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是培养学生质疑的一 个重要内容。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听取别人意见的同时,敢 于提出不同的见解。在课堂上,常常会发生一些剧烈的质 疑,甚至争论。如在教学完10以内数的加法后的一节练习 课上,学生讲完故事,让另一名
7、学生评价讲得怎样?由于 学生的认真倾听,真是评价的有条有理。接着学生通过讨论 列出算式,并说出为什么这样列式?生1:左边树上有4只小鸟,右边树上有2只小鸟,合起来 是6只小鸟。列式是4+2=6只。生2:左边树上有5个苹果,右边树上有2个苹果,合起来 是7个苹果。列式是5+2二7个。3 .困惑质疑。有些问题,是学生明明知道却成心提出来的,这只是一种 浅层的质疑,心存困惑能勇敢提出来的问题,才是真正的 质疑,它往往极具典型性和针对性,会引发学生的深层思 考。因此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勇于提出令自己感到困惑的 问题,请大家一起思考,帮助解决。如:在学完上册第六单 元图形与位置后,一个学生问:“我不明白
8、为什么我转到这 边和转到那边,左右会不一样呢?怎么左右变来变去的 呀?这个问题提出后,我没有给他答案,全体学生都沉 浸在思考之中。不一会,刘锦鹏同学跑到讲台上边表演边讲 解。那个质疑的学生看过之后才恍然大悟地说:“澳!我明 白了,原来是这么回事。此时每个学生的脸上,都绽开了 灿烂的笑容。三、自主探究,以“放促活。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把课堂变成学生自 主探究的舞台,这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应当是我们追求 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在使用实验教材的过程中,我大胆尝 试,放手让学生调查,放手让学生操作,组织学生合作学 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经历相关的活动,从而使学生活 起来,课堂动起来。1
9、.放手调查,拓宽视野。“调查是一种联系生活实际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我注 意让学生在课前或课后调查数学问题,以丰富教材资源, 令课堂向课外延伸。如在学习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统计 时,我根据课本信息窗内容在小组内统计换牙的情境。课 前,我布置学生们调查每个同学的换牙情况,让他们记录 下来,上课的时候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前的调查情况交流 后填写统计表和做统计图。这样通过学生亲自调查,去经历 知识的形成过程,孩子们才感到统计真实有趣。2 .放手操作,加深体验。“听了你就忘了,看了你就记住了,做了你就理解了。“这 句话说明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我创设条件,让 学生动起来,鼓励他们在手指尖上创新。如学习一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厘米、米的认识时,让他们亲自动手量一量自己的 学习用具的有多长铅笔、小刀、橡皮、课本等?课桌、 凳各有多长?黑板、教室各有多长?通过动手操作体会 到了厘米、米的实际长度,从而真正认识了厘米、米。再如 教学上册第四单元认识物体时,我让学生从家里带来了自 己的玩具以及其他喜欢的物品,让他们尽情地摸一摸,玩 一玩。在有了丰富的体验后,给玩具和物品分类起名。然后, 通过“口袋摸物的游戏,进一步建立表象。最后,让学生 发挥想象,搭拼出自己喜欢的东西。在放手让学生自主操作 的过程中,他们在玩中学、做中学,思维创造性得到极大的 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