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方法分析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鉴赏方法分析研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若待鉴赍方法尝试古诗鉴赏五步法,提高古诗鉴赏能力(这是持酒劝风的 回答,很不错的)解答诗歌鉴赏题,最根本的方法是从感性(多读点诗歌)和 理性(了解点诗歌理论)两方面着手不断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除此以外,在做题实践中不断总结解题技巧也很重要。笔者 在多年高考复习中摸索出了几条关于诗歌鉴赏题简单可行 的解题技巧,且将其命名为“五读法”,在此与广大同行交 流。一、“五读法”的基本解题环节。1、读作者。即借助平时所积累的有关作者的思想、时代、 风格流派等背景材料理解诗歌。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李白与 杜甫的诗歌,前者感情热烈、想象丰富、语言清新,富有浪 漫主义色彩;后者格律严谨、情感内敛、沉郁顿挫,充满现
2、 实主义风格,两位诗人的诗作在思想内容和风格上的区别是 比较明显的。2、读标题。吴齐贤论杜日:“唐人作诗,于题目不轻下 一字”。如杜甫五律倦夜,此诗题目,就颇令人感觉跷蹊。 按说,疲倦只有在紧张的劳作之后才会产生,夜间人们休息 安眠,怎么会“倦”?这是一个怎样的夜?诗人为什么会倦? 这些问题都与诗歌内容紧密相连,读者若能带着这些问题来 读诗歌,则必事半功倍。3、读序言。有些诗歌在诗题下面附有一段文字作为序言, 它的作用不外乎点明诗歌创作的背景,诗歌的写作目的等, 在一定程度上透露了诗歌的内容。读这样的序言可加深我们 对诗歌的理解。如苏轼有一首南乡子词,下面有一小序:“梅花词和杨元素”。从小序中
3、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首和词, 而且内容是写梅花的,这对我们读懂诗歌内容就很有帮助。 4、读注释。古典诗歌鉴赏必须过语言关,若诗歌内容无法 理解,则所谓鉴赏都将是一句空话。在高考诗歌鉴赏题中, 为帮助考生充分理解诗歌,往往在诗歌后面附有几则注释。 对于这些注释,我们绝对不能掉以轻心,而应仔细阅读,从 中揣摩诗歌的隐含意义,为进一步深入分析诗歌做准备。5、读问题。高考诗歌鉴赏题问题的设置是紧紧围绕高考考 点展开的,一般而言,它往往包括诗歌鉴赏知识点考查的多 个方面,如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以及思想内容等。 这一步我们要从问题入手,准确把握题目考查的知识点,然 后搜集相关信息,酝酿答题。二、例题讲
4、析:2003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题。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 欲念。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 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颈联两句中的 “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分析:1、读作者。王维,盛唐诗人,属于山水田园诗派,晚年向 佛。其诗歌以描写山水风光居多,所写景物充满诗情画意, 苏轼曾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诗歌在清新淡雅 中又往往意境高远,寄托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 求。2、读标题。
5、标题过香积寺,“过”即拜访意,到深山中 一古寺游玩,诗歌当属写景诗。3、读注释。注释中两个词语均属佛教用语,通过注解我们 可以读出诗人对世俗欲念的超脱,对清净隐居生活的向往。4、读问题。问题有两个,第一问问诗眼,是落实到字词; 第二问既是问表达技巧,也是问思想内容,两者缺一不可。 参考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 石的阻挡,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 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 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的意境。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1 .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
6、,一般是动词、 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 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2 .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 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 “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 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 的秋思就创造了 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 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3 .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 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 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
7、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 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 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 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 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 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 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 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今体诗:分为律诗
8、、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 七律(七字)。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 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 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 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 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 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 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 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 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曲:即散曲,分为“
9、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 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 达思想与情感。三、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 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 边塞(征战)诗等等。写景诗:学生在高中阶段大体接触过,毋须多说。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 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 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 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
10、史, 以史喻今。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 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 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陶渊明是田园诗 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 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还有一系列与边塞 有关的东西形成于盛唐,最高成就为高适、岑参、王昌龄、 王之涣。四、分清各种风格流派“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 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如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 诗中有画,李
11、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1 .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 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源头:诗经;代 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 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源头: 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2 .词的流派:豪放派、婉约派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代 表人物:苏轼、辛弃疾。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代表人物:刘永、姜夔、秦观、李清照。诗歌鉴赏中常用的术语1 .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 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等2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 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 结合等的不同.福辞方法;比喻、借代、夸张、对比、比拟、排比、设 问、反向。4 .表现手法:比兴、虚实结合、用典、联想、想象、衬托 (烘托)、渲染、象征、对比、抑扬、照应、动静、正侧面。5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 心6.其他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 显志、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对这些手法都应 了解,以便在鉴赏时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