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标准操作规程.docx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标准操作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标准操作规程.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标准操作规程(一)概念1、锐器:指能刺破皮肤的物品。包括注射针、穿刺针和缝合 针等针具;各类医用或检测用锐器、载玻片、破损玻璃试管、安 甑、固定义齿并暴露在外的金属丝及实验室检测器材等。2、锐器伤:由锐器造成的皮肤损伤。(二)具体措施1、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实验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 的光线,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2、采用新技术,如使用有安全保护装置的锐器。3、消除不必要的锐器和针具,如使用适宜的电灼器、钝化针 具和U形针具等。4、建议使用带有刀片回缩处理装置的或带有刀片废弃一体化 装置的手术刀,避免用手装、卸刀片,以防刺伤。5、手术中传递锐器应使用托
2、盘,以免损伤医务人员。6、锐器用完后应直接放入防刺破、防渗漏、有警示标识的锐 器盒内,进行无害化处理。7、禁止一次性医疗用品重复使用;禁止用手弯曲被污染的针 具;禁止用手分离使用过的针具和针管;禁止用手直接接触污染 的针头、刀片等锐器;禁止双手回套针帽,如需盖帽只能单手覆 帽或借用专用套帽装置。8、禁止用手直接拿取被污染的破损玻璃物品,应使用夹子等 器械处理。9、处理污物时,严禁用手直接抓取污物,尤其是不能用手向 下挤压垃圾袋,以免被锐器刺伤。2 .术中锐器伤防护标准操作规程(一)发生锐器伤的主要原因1、传递锐器时扎伤。2、缝合伤口时扎伤。3、助手违规配合造成助手刺伤。4、穿刺时不正规操作造成
3、本人刺伤。5、器械护士安装、拆卸刀片时被划伤。6、麻醉医师在为注射器复帽时被刺伤。7、输液穿刺或拔针时不慎刺伤等。(二)预防措施1、较小锐器的传递1)传递手术刀、剪、缝针及骨凿等锐器 时,器械护士应将锐器放在无菌弯盘中,尖端朝向自己,柄端递 给术者。2)术者用后应将锐器放在弯盘中,托住弯盘,尖端朝向 自己,柄端递给护士。2、较大锐器的传递1)传递电钻等较大锐器时,应上好钻头 或探针,尖端朝向自己,柄端递给术者。2)术者用后也应将尖端 朝向自己,柄端递给护士。3、缝合伤口时应使用组织镶和钳1)术者应一手持持针器, 一手持镶夹起组织,不应徒手操作。2)助手在协助中应使用止血 钳夹住缝针或组织,使用
4、拉钩扩大术野。3)缝合结束后,术者应 用持针器夹住缝针递给护士,不可将持针器与针分开递给护士。4、暴露切口时助手应使用辅助器械充分暴露切口时,助手应 使用牵开器等辅助器械,以免锐器穿越组织后刺伤。5、微创穿刺时应使用止血钳放置伤口引流时,应使用止血钳 撑开组织,以免锋利器械穿入时刺伤。6、安装、拆卸手术刀片应使用血管钳安装和拆卸手术刀片时, 应使用血管钳协助,不应徒手操作,以免刀片划伤。7、注射器覆帽时应借用止血钳注射器若需覆帽,应一手持注 射器,一手持血管钳夹针头保护套而覆帽,或单手覆帽。8、输液穿刺或拔针时不慎刺伤:注意力要集中,动作要稳准, 避免动作过快、过急。3 .血液和体液皮肤黏膜暴
5、露防护标准操作规程(一)遵照标准预防原则:视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及被这 些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具有潜在污染的物质,医务人员接触 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二)职业危害预防的最有效措施:1、消除工作场所的危害,同时应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如口 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隔离衣(防护服)、冲眼装置、淋 浴系统等。2、开展免费疫苗接种。3、提供有效、便捷的洗手设施、快速手消毒剂:确保在每次 操作及脱去手套或其他个人防护装备后能立即进行手卫生,在接 触血液或其他潜在感染性物质后,能立即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清洗 手和其他部位的皮肤或黏膜。4、具体措施:1)保持周围环境清洁、干燥,无污染源。2) 进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务人员 职业 防护 标准 操作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