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调研与思考.docx
《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调研与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调研与思考.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调研与思考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地需要立足区域发展布局,牢 固树立乡村振兴一盘棋的思想,统筹协调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守住粮食安全和不 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推进重点农业产业链建设、乡村建设行动以及乡 村治理,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面临的现实困境当前,*全市共有乡村人口 209万,占全市总人口的35.91%,共有乡镇92 个、行政村2253个,农村人口多,发展任务重。虽然*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一些 成绩,但与其他农业强市相比,还有一些短板和差距,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实践 中存在现实困境。(一)产业动能困境:产业关联存在链接“断点
2、”L农业产业综合竞争力较弱。一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还不高。*全市农产品综 合加工率约为70%,精深加工率只有20%左右。六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建设存在短 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不多,农产品特色品牌竞争力不强,产业链还不够 强,附加值不高。三产融合的层次不高,规模不大。二是政策兜底刚性需求大。 2022年以来,新认定的贫困监测对象大多是因病、因残或者突发事故导致家庭 失去了主要收入来源,人均收入立刻下降到贫困线以下造成贫困。三是产业基础 不够牢固。农村地区产业帮扶项目基本拥有了较好的基础,但资金、技术、人才、 市场支撑还不强,部分项目需要依靠帮扶单位、帮扶资金才能运行,独立抵抗市 场风险的能力偏弱。
3、2 .农业品牌整合力度较小。一是产业发展不足,对品牌的培育力度有限。比 如,*市水产、家禽、富硒稻米和果蔬等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发挥不充分,未转化 为产业发展优势、品牌效应优势,在精细化、特色化、功能化上做得不深入。二 是农业产业化链条紧密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农产品加工结构方面,初级产品、 粗加工、低附加值产品多,精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少。三是农业中小企业融资 瓶颈有待进一步突破。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总体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较差,有 效的抵押物不足,银行信用等级不高,较难获得银行贷款。3 .城乡产业联动“梗阻”。一是农业生产成本高,纯收益较低。一方面是农 业生产成本高,种粮的化肥、农药的成本高;另一
4、方面是农产品收购价格低,中 间商压价收购,达不到政府的保护价。二是土地指标限制。虽然*市安排了 10% 的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专项用于满足乡村产业用地需求,但是很多乡村发展和建 设的土地指标供需仍具有较大的缺口。三是过度园区化影响村域经济活力。农民 向小城镇集中,土地向园区集中,增加了乡村企业的运营成本。四是县乡村三级 物流体系不健全。国内运输通道“梗阻”,限制了乡村流动性服务业发展。(二)主体行动困境:主体协同不足与组织化薄弱L农业组织化程度偏低。一是乡村人才队伍结构不优。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 入推进,专业技术、创新创业、经营管理等方面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人才总量不 足的问题日渐凸显。与此同时,大
5、量农村人才不断流入城市,留在农村的人才呈 现渐老渐衰之势,导致城乡人才结构失衡。二是农民群众主体作用发挥不明显, 主动参与意识不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 性、创造性不够,不同程度存在“政府干,农民看”和“干部干,群众看”的现 象,农民群众在乡村建设中的主人翁意识不强。部分群众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和乡村振兴工作缺乏参与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农业生产标准化程度低。标 准化生产是农业对接市场的有效方式。比如,*市的舸鱼养殖业,农民很难统一 产品品质、规格和品种。2 .农技人员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足。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后,*全市4.5万 余名基层农技人员全部退出事业编
6、制,目前通过以钱养事方式聘用的农技人员只 有1635名,其中50岁以上的有919人、占56. 2%,既存在数量上的缺口,又面 临年龄老化的问题。此外,新型经营主体仍然小散弱。目前,*全市新型农业经 营主体共有3. 13万家,其中家庭农场1. 7万家,每家年平均经营收入22. 2万元, 比全省平均25. 6万元低3. 4万元;*全市市场登记的农民合作社共有Ll万家。 全省共有国家级示范社9000家、社均年经营收入1514万元,*市只有469家、 社均年经营收入约1200万元。新型经营主体自身实力不强,联农带农作用还不 明显。3 .党员干部认识有待加强。个别地方基层干部存在精神松懈现象,少数干部
7、对后续帮扶工作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思想上出现“喘口气、歇歇脚”的倾向。 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研究不多,理论学习不够。少数部门 工作人员和驻村干部对现行政策和基层基本情况不能做到“一口清”。乡村振兴 机构的职责职能有待进一步明确,尤其是乡村建设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 作职责尚未明晰,导致基层工作推进较为被动。(三)供需错配困境:城乡生产与消费对接不畅1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市2021年农民人均收入18259元,比全省人均收入 低672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40278元,比全省人均收入低7134元,城乡收入 差为2.2 : L差距仍然较大。“三农”投入有待加大。2020年,*
8、市级财政支农 投入为19. 834亿元,而*市为55. 27亿元、*市为40. 08亿元、*市为34. 14亿元, 差距十分明显。仅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市建设标准约为2000元亩,市级投资 300元亩;*市级投资600元亩,高效节水项目市级再投资300元亩;*市按照不 低于600元亩配套。2 .城乡基础设施差距大。现在城乡还是两个“天地城市地铁公交出行便 利,但约三分之一的村内道路尚没有硬化。目前我国城镇化率为64. 72%,生活 在农村的居民有6亿左右。即使以后城镇化率快速提高,达到70%以上,生活在 农村的居民仍然有4亿多。如果将来城乡各方面差距进一步拉大,越来越发达的 城市与越来越萧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全面 推进 乡村 振兴 调研 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