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调对接”调解模式的调研报告.docx
《关于“三调对接”调解模式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三调对接”调解模式的调研报告.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关于“三调对接”调解模式的调研报告人民调解是充分依靠群众智慧和力量,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手段。 *县聚焦矛盾纠纷集中领域,积极探索访调对接、警调对接、诉调对接等调解模 式,着力构建矛盾纠纷源头治理、综合治理机制。通过实施“三调对接”,防范 化解矛盾纠纷,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实现了降低信访量、降低治安案件量、降低 诉讼量、提升群众满意度“三降一提升”目标。今年以来,县人民调解中心共处 理矛盾纠纷*件,全县信访总量同比下降*%、重复信访案件数量同比下降*%,治 安案件数量同比下降*%,民事诉讼案件数量同比下降*%、万人成诉率保持全市最 低,县域社会治理水平持续提升。市委政研室对*县“三调对接”
2、工作进行了调 研,形成了调研报告。一、主要做法* 县聚焦信访、诉讼、治安等矛盾纠纷集中的领域,针对各类纠纷的不同特 点,完善组织架构,细化调解流程,强化部门联动,探索形成“三调对接”调解 模式。(一)“三级网络”全覆盖,延伸人民调解触角。坚持把完善人民调解工作 组织架构作为基础性工作,构建覆盖县乡村三级的人民调解网络,打通了人民调 解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一是搭建县级人民调解平台。建立“1+7+N”工 作平台,“1”即县人民调解中心,负责牵头抓总,协调推进各领域人民调解工 作;“7”即成立诉前纠纷、信访事项、消费纠纷、医疗纠纷、婚姻家庭、自然 资源纠纷、人力资源纠纷等7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
3、解委员会,并进驻县人民调 解中心集中办公;“N”即聘用20余名专职人民调解员,分派到7个行业性专业 性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工作室,实现矛盾纠纷专人专管专调。二是推动调解工作 向乡镇(街道)覆盖。成立*个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每个乡镇选聘*名以上专职 人民调解员,会同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基层法庭,共同完成本辖区内矛盾 纠纷调解工作。三是推动调解工作向村(社区)延伸。每个村(社区)选聘*名 专职人民调解员,与法官、检察官、警官、法律服务官“四官”服务工作队联动, 推动调解工作向村(社区)延伸。通过构建县乡村三级人民调解网络,为群众提 供及时、免费、权威的调解服务,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
4、不上交”。(二)“三调对接”把源头,前移人民调解阵地。依托县人民调解中心对矛 盾纠纷的类型、分布等进行分析研判,针对矛盾纠纷最为集中的信访、诉讼、治 安三大领域,分别在县信访局、县法院、部分基层法庭和公安派出所设立调解工 作室,前移调解阵地,强化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一是做好访调对接。信访事 项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县信访局设立调解工作室,派驻专职人民调解员*名。对适 宜调解的信访事项,由信访局移交调解工作室,调解成功的双方签订调解协议书 并经信访局回访确认。二是做好警调对接。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在辖区 派出所设立调解工作室,由专职人民调解员协助公安机关调解治安纠纷。能当场 调处的由公安民警通
5、知调解员到场调解;对不适宜当场调解的,经双方同意,由 调解员择日组织调解。三是做好诉调对接。诉前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县法院和 *个基层法庭设立*个调解工作室,派驻*名专职人民调解员,依法开展矛盾纠纷 调解。对适宜调解的矛盾纠纷,由县法院积极引导当事人通过专职人民调解员先 行调解,调解成功后双方签订调解协议书并进行司法确认。今年以来,*访调对 接受理案件*件、警调对接受理案件*件、诉调对接受理案件*件,调解成功率分 别达 *%、*%、*%o(三)“一套机制”保运转,凝聚协调联动合力。建立县人民调解中心统筹 调度、相关部门联动联调、调解组织专业互补的协作配合机制,凝聚人民调解工 作合力。一是建立中
6、心调度机制。由县人民调解中心居中调度,围绕矛盾纠纷的 受理、调解、回访等各环节,建制度、定岗位、明责任并推动落实,实现一站式 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化解。二是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建立由县司法局、信 访局、公安局、法院等部门为成员的联动小组,加强协作配合,定期会商研判, 科学分析产生矛盾的根源以及预防调处化解办法,力争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 化解在萌芽状态。三是建立跨界协调机制。成立县人民调解员协会,把全县各行 业、各层级调解员纳入协会管理,发挥好服务会员、行业自律、跨界协调等职能, 对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疑难矛盾纠纷,由协会协调各方共同参与调解,实 现调解组织从“单线作战”向由协会统筹协调
7、“联合作战”转变。(四)“四项保障”做后盾,确保常态长效运转。从人员、资金、场所、培 训四个方面,强化工作保障,确保“三调对接”常态长效运转。一是强化队伍保 障。从“两代表一委员”和律师、乡贤、“五老人员”中选聘在群众中有一定威 望和亲和力的人员担任专职人民调解员,让人民调解有力度更有温度。二是强化 阵地保障。在人流聚集、交通便利的中心城区建成*平方米的县人民调解中心, 提供人民调解、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司法公证、司法鉴定等“一窗式”受理、 “一站式”服务。按照有场所、有标牌、有制度、有印章、有文书、有台账“六 有”标准,依托乡镇司法所设置*个乡级调解工作室,依托党群服务中心设置* 个村公共法
8、律服务工作室。三是强化经费保障。制定*县人民调解员经费保障 实施办法,将专职调解员工资纳入财政预算,每月基本工资*元。实行“以案 定补”,以调解成功并录入人民调解信息管理系统的案件为准,向人民调解员发 放案件补贴,其中,仅需达成调解协议的简单案件,每成功调解录入一件补贴* 元;需调查取证、整理案卷的复杂案件,每成功调解录入一件补贴*元,充分激 发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四是强化培训保障。建立人民调解员定期培训、全 员轮训制度,每年定期组织举办人民调解员业务培训班,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宣讲 人民调解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传授人民调解知识技能。目前,参训I* 人次、覆盖面达*%,通过培训不断提升人民调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对接 调解 模式 调研 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