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计量技术导则.docx
《供热计量技术导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热计量技术导则.docx(2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供热计量技术导则2008年10月1总则错误!未定义书签。2集中供热系统热计量错误!未定义书签。2.1 一般规定错误!未定义书签。2.2 热源、热力站节能与热计量改造错误!未定义书签。2.3 室外管网节能改造错误!未定义书签。3新建建筑热计量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3.1 一般规定错误!未定义书签。3.2 建筑物热计量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3.3 户内热计量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4既有建筑热计量改造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4.1 一般规定错误!未定义书签。4.2 户内采暖系统热计量改造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5计量与节能调控装置安装错误!未定义书签。5.1 热量表错误!未定义书签。5.2 热分配计错
2、误!未定义书签。5.3 散热器恒温控制阀错误!未定义书签。5.4 水力平衡阀错误!未定义书签。5.5 气候补偿器错误!未定义书签。6供热计量系统调试错误!未定义书签。附 图错误!未定义书签。1总贝IJ1.0.1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民用建 筑节能条例,推动北方采暖地区城镇供热事业可持续发展, 指导集中供热系统的热计量工作,降低建筑能源消耗,提高 能源利用率,制定本技术导则。1.0.2本技术导则适用于集中供热系统中热源和热力站、新 建居住建筑采暖系统、既有居住建筑采暖系统、公共建筑采 暖系统的热计量设计和改造。1.0.3本技术导则中的供热计量是热电联产、区域锅炉房等 集中供热热源、
3、热力站的热水供热量以及建筑物、用户用热 量的计量。1.0. 4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安 装供热计量装置、室内温度调控装置和供热系统调控装置。 1.0.5既有建筑进行围护结构改造时必须同步进行供热系统 热计量改造。对于围护结构符合国家建筑节能标准的应进行 供热系统热计量改造。1.0.6应用本技术导则时,应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还应 执行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2集中供热系统热计量2.1 一般规定2.1.1 新建和进行节能改造的集中供热系统(包括:热源、热 力站、管网、建筑物采暖系统)的设计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 建筑标准进行供热计量工程设计,达到供热系统节能要求。 2.1.2
4、集中供热系统应实行热源、热力站、建筑物和热用户 的全系统供、用热量计量。1 .热源热计量是在热源出口处设置热计量装置,计量 热源供出的总热量,作为供热企业进行成本核算的依据。2 .热力站热计量是在热力站设置热计量装置,计量热 力站供出的总热量,作为热力站和热源、热力站和建筑物热 用户进行热量结算的依据。3 .建筑物热计量是在建筑物热力入口处或在建筑物总 供热管道上设置热计量装置,计量建筑物的总用热量,以此 作为建筑物热量结算和建筑物内各用户分摊的依据。2. L 3新建和进行节能改造的集中供热系统应在热源、管网、 热力站、建筑物热力入口安装水力平衡、气候补偿等调控装 置。2.2热源、热力站节能与
5、热计量改造2. 2.1热源、热力站的节能及热计量方案应技术上合理,经 济上可行,并符合下述基本要求:1 .新建或改建锅炉时,应选用高效率节能锅炉,并应 按系统实际负荷需求和运行负荷规律,合理配备锅炉容量和 数量,如选用燃气(油)锅炉,其燃烧器宜具备自动比例调 节功能,并同时具有调节燃气量和空气量的功能。2 .燃气锅炉改造时应考虑设置烟气余热回收装置。3 .热源或热力站进行节能和热计量改造时,应根据供 热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对原循环水泵进行校核计算,确定 是否需要更换水泵,以满足建筑物热入口资用压差和系统调 节特性的要求。2 . 2. 2热源和热力站应在热力出口(一级网、二级网供水侧) 安装热量
6、计量装置;为计量热力站总热量及换热损失等,其 一级网回水侧也应安装热量计量装置(有关热量表设计选型 要求参照第三章3.3.3、3. 3. 4条款执行)。3 .2.3热源、热力站需增设或完善调节手段,所采用的调节 手段应与室内采暖系统形式相适应。1 .热源和热力站应增设水泵变频装置,以满足供热系 统变流量需求。2 .热源或热力站应安装气候补偿装置,使供热量根据 热负荷的变化自动调节相匹配。2. 2. 4热源和热力站需增设或完善必要的水处理装置(软化 与除氧),应保证系统水质满足现行国家标准低压锅炉水 质标准的要求,控制系统水质和系统补水水质溶解氧WO. lmgLo2. 2.5改造后的系统应严格冲
7、洗和过滤,水质应达到工业 锅炉水质(GB 1576)的规定。2.2.6热源、热力站应设计安装相应的计量装置,用以计量 燃料消耗量、补水量、耗电量(动力用电和照明用电等应设 计分项计量)。2. 3室外管网节能改造2. 3. 1既有建筑节能和热计量改造时,应对室外供热管网及 其保温质量进行检查和检修,及时更换损坏的管道、阀门等 部件。2. 3.2室外管网应进行严格的水力平衡计算,各并联环路之 间的压力损失差值不应大于15%0当室外管网的水力平衡计 算达不到上述要求时,应在建筑物热力入口处设置静态水力 平衡阀。2. 3. 3水力平衡阀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 .热力站出口总管上,不应串联设置自力式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供热 计量 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