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知识阶级科举废止以后的知识阶层.docx
《伪知识阶级科举废止以后的知识阶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伪知识阶级科举废止以后的知识阶层.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伪知识阶级:科举废止以后的知识阶层【美】柯任达著 朱修春译学界普遍认为,科举制度的停废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中最重要的变动之一。1如刘海峰 教授指出古代科举制度起着多方面的社会作用。他说,“体现公平竞争精神的科举制有利于文 化的传播和教育的推广,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巩固集权统治,并且在相当范围内促进了社 会阶层流动,是适应当时社会的一种考试选才制度J 2张亚群教授认为,“(科举制度的废 除)是20世纪中国人才选拔制度的重大变革,它不仅推动了近代中国学校教育和考试制度的 转型,而且对政治变迁、文化导向、社会流动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历史影响J 3杨齐福教授 指出废科举之前,科举的内容与人民对科举制度的态度已
2、经经历了很重要的转变。无论科举 制度废弃与否,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尤其是西方文化的涌入,对中国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必 然产生重大而多方面的影响。不仅科举制度本身开始改变内容,使得中国教育开始改革,并 且士人阶层自身对学问的态度也开始适应新近从西方来的动力。4尽管如此,杨还是认为 废科举产生了更为广泛和深刻的变迁,例如它杜绝了 “士人以入仕做官为取向的传统道路”, 导致了传统士人“坐失其业,谋生无术”的窘境,“被迫转换人生道路”,“传统的身份等级结 构被近代职业功能结构所取代”。5上述看法无疑具有相当的说服力。但与此同时,我们也 应该承认科举废止以后中国社会仍然存在科举时代的残余。最耐人寻味的一个现
3、象就是知识 分子倾向于保留读书做官的态度。6关于教育的社会流动的作用,知识分子常常还保持着 比较传统性的期望。诚如周振鹤教授所说读书做官论始终没有失去它的魅力,连革命 也无可奈何于由考试弋取利禄的这团乱麻J 7对科举时代一些习以为常的看法受到学者的 注意。本文探讨一些时人的看法,考察科举制度废止以后知识阶层的转折。综观近来学人的撰着,对于科举制度废止以后知识阶层的转折,他们大致持以下四个看 法:一,废科举以后中国知识分子趋于重视现代教育,认为以往科举只是是确保利禄和威望 的手段。二,知识分子的志向与职业机会的体系之间存在很大差距。因此,知识分子经常无 职业或是无他们所原来想要的职业。三,对这两
4、个现象,不少时人表示担忧和愤怒,他们要 么将知识分子的失业等问题归咎于知识分子们本身,要么归咎于社会的缺点。四,取代科举 制度的现代教育实际上没有为学堂学生做好准备,并没有赋予他们以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并 没有培养他们承担中国现代化建设领导的才能,在一定意义上,现代教育与过去科举制度下 的八股文式的教育没有区别。总的来说,据近现代观察者的观点,废科举以后的教育制度在 一定程度上是与以往以科举为目标的教育一样不切实际。有的观察者称现代教育为“洋八股”, 认为近代知识阶层是“伪知识分子J他们的论述和评论体现着科举废止的一些重要的历史面 相。尽管注重人才是古代政治传统的核心特征,但是主张现代化的人士所
5、追求的人才种类是 不同的,他们在构想中对这些人才所赋予的角色也是与以往不同的。社会学家认为,知识分 子精英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道德精英”,他们接受人文类学科的培养,并且声称知识 分子领导人要建立在掌握社会伦理基本原则的基础上。8正如费孝通所说,中国知识分子 精英自从孔子时代就已经在本质上是要具备德性的人。道德精英优先考虑的是伦理和政治, 他们亦致力解决人的问题。9作为现代西方科学和技术社会代表的第二类知识分子精英则 是“现世主义”精英或是科技精英。10这类精英以其通晓自然规律的知识和能应用技术促 进社会物质的进步,而区别于其它精英。在道德知识分子与现世主义知识分子之间一分为二,或许是过于
6、简单化了,但这是中国 教育改革者自己制造出来的区分,并且这一区分确实有助于清楚认识他们的关注所在。通常 来说,他们的目标是为中国培养出新式的知识分子阶层,即现世主义的知识分子。因此,尽 管他们确实没有故意忽略中国青年的道德发展,但是,他们所设想的新式学校教育则是强调 新式的技能。所以,除了道德教育这一重要组成部分外,他们还引进了自然科学、数学、外 交和政治经济课程,这些课程和国家现代化需要所带来的实际问题有着明显的相关性。他们 的目的是通过现代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发展,为中国提供人力资源以拯救中华民族。20世纪20至40年代的中国观察家,注意到知识分子未完全就业的问题在加剧。尽管他 们也经常深刻地
7、批评传统的士绅阶层,但他们认为知识分子未就业证实了新式学校未能培养 出能取代传统士人的现世主义知识分子。陶行知关于废除科举制度的评论,就明显地抨击了 王朝时代的士人,激烈谴责他们甘愿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来帮助帝制的复辟。他指责说,由 于这些士人出任皇帝任命的官员,他们在屈从财富和权势的诱惑同时,也使得以剥削老百姓 为基础的政治结构得以苟延残喘。对他们来说,知识只是作为保护其财富与地位的一种工具。 同时,在地方上,因为他们没有谋生的实际途径,那些未能谋得官职的人,除了变成当地的 恶霸、劣绅或是其它令人厌恶的一类人,他们别无选择。陶行知指出,教师对中国社会的毒 害最深,因为他们一代接着一代传授无用的
8、知识(就是说“伪知识”),他们使人民永远处于 无知的状态,阻碍了改革的进行。11陶行知认为教育改革对中国知识分子精英的特性改造 效果甚微。新式学校的毕业生并没有与士人形成本质上的不同。两者获得的教育都脱离了实 践经验,并和国家的需要无关;八股考试论说文的“伪知识”只是被现代学校教授的同样无 用的知识所取代,新式知识分子有幸继承了士绅阶层作为精英传统继承人的衣钵,他们将精 英传统保留到现代社会,成为变革的障碍。中国的新式知识分子仅仅是由“掌握无用知识的 阶层”构成,这个阶层只是塑造和标榜其群体受过教育的形象,以便骗取中国的老百姓。对 于这一阶层来说,不幸地是,王朝被推翻就清除了其大部分特权的来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知识 阶级 科举 废止 以后 阶层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