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要点.docx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要点.docx(3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要点摘要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 )为主的心血管疾病(CVD)是 我国城乡居民第一位死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是ASCVD的 致病性危险因素。面对我国ASCVD疾病负担不断上升的趋势,血脂管理 刻不容缓。近几年世界范围内血脂领域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国血 脂指南的修订势在必行。由于人群血脂合适水平随ASCVD危险分层的级 别不同而异,在没有危险因素的人群中,所谓正常”的LDL-C水平对 ASCVD超(极)高危患者而言则属明显升高。因此,指南修订专家委员 会经认真讨论后,决定将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修改为血脂管理指南”(以 下简称新指南新指
2、南仍推荐LDL-C作为血脂干预的首要靶点,以危险 分层确定其目标值。推荐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以中等强度他汀类药 物作为起始药物治疗,必要时联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或(和)前蛋白转化 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剂的达标策略。新指南涵盖了从儿童到老年全生命周 期的血脂管理建议。旨在通过本指南指导临床实践,全面提升我国血脂管 理水平,推进ASCVD防治。心血管疾病(CVD )是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最主要的慢性非传 染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 )为主的CVD (如缺血 性心脏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等)是我国城乡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占死因构 成的40%以上。近年来,我国ASCVD的疾病负担
3、仍继续增加,防控工作 形势严峻。流行病学、遗传学和临床干预研究证据充分证实,低密度脂蛋 白胆固醇(LDL-C ) B ASCVD的致病性危险因素。新近研究还提示,其他含有载脂蛋白B ( ApoB )的脂蛋白,包括富含甘 油三酯的脂蛋白(TRL )及其残粒,以及脂蛋白(a)Lp(a),也参与ASCVD 的病理生理过程。1血脂异常流行特征要点提示(1 )近几十年来,中国人群的血脂水平、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增加,以 高胆固醇血症的增加最为明显。(2 ) ASCVD超(极)高危人群的降脂治疗率和达标率较低,亟需改善。2血脂与脂蛋白要点提示(1 )与临床密切相关的血脂成分主要包括胆固醇和TGo(2 )血液
4、中胆固醇和TG主要存在于脂蛋白中,包括乳糜微粒(CM 1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中间密度脂蛋白(IDL 低密度脂蛋白(LDL 高密度脂蛋白(HDL)和Lp(a)o血脂是血清中的胆固醇、TG和类脂(如磷脂)等的总称,与临床密切相 关的血脂主要是胆固醇和TGo血脂不溶于水,必须与特殊的蛋白质,即 载脂蛋白(Apo ),结合形成脂蛋白才能溶于血液,被运输至组织进行代 谢。脂蛋白分为CMs VLDLs IDLx LDL和HDLo止矽卜,还有一种脂蛋 白称为Lp(a).脂蛋白的物理特性、主要成分、来源和功能见表1。2.1 乳糜微粒CM由小肠合成,是血液中颗粒最大的脂蛋白密度最低主要成分是TG。2.2
5、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由肝脏合成 其TG含量约占50%65% ,与CM 一起统称为TRLo2.3 低密度脂蛋白LDL由VLDL转化而来,LDL颗粒中约含50%的胆固醇,是血液中胆固 醇含量最多的脂蛋白,故称为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2.4 高密度脂蛋白HDL主要由肝脏和小肠合成,为颗粒最小的脂蛋白,其中脂质和蛋白质部 分几乎各占一半。2.5 脂蛋白(a)Lp(a)由LDL样颗粒和Apo(a)组成,两者以二硫键共价结合。2.6 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TRL包含CM与VLDL , TG含量丰富。3血脂检测项目要点提示(1 )临床血脂检测的常规项目包括TC、TG、LDL-C和HDL-C;ApoA1 s
6、ApoBs Lp(a)等已被越来越多临床实验室作为血脂检测项目。(2 )非HDL-C可通过计算获得,是降脂治疗的次要干预靶点。临床上血脂检测的常规项目为TC、TGs LDL-C和HDL-C。利用TC减去HDL-C ,即可获得非HDL-C ,非常简便实用。3.1 总胆固醇TC是指血液中各脂蛋白所含胆固醇之总和。影响TC水平的主要因素有:(1 )年龄与性别:TC水平常随增龄而增高,但到70岁后不再上升甚或 有所下降,中青年女性低于男性,女性绝经后TC水平较同年龄男性高。(2 )饮食习惯:长期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酸摄入可造成TC升高。(3)遗传因素:与脂蛋白代谢相关酶或受体基因发生突变,是TC显著
7、升高的主要原因。空腹或非空腹血标本均可用于TC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别。3.2 甘油三酯TG除受遗传因素影响外,后天因素也有明显影响,并与种族、年龄、性 别以及生活习惯(如饮食、运动等)有关。TG水平个体内与个体间变异 均较大,同一个体的TG水平受饮食和不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故同一个 体在多次测定时,TG值可能有较大差异。3.3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颗粒中胆固醇占比约为50% , LDL-C浓度基本能反映血液LDL颗粒 水平。影响TC的因素同样也可影响LDL-C水平。3.4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低明显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严重营养不良者,伴随血清TC明显 降低zHDL-C也低下。肥胖者H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血脂 管理 指南 2023 要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