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明史小知识_拼音文字是从哪来的?.docx
《世界文明史小知识_拼音文字是从哪来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文明史小知识_拼音文字是从哪来的?.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世界文明史小知识拼音文字是从哪来的?我们知道,到目前为止,在所有还活着的语言中,除了东亚地区的文字,其他地 区几乎无一例外都是拼音文字。但是,如果你还记得,我们在课程中讲过的很多 西方文字,包括古埃及文字、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它们一开始其实是象形 的。其实,不仅仅是我们课程中讲到的这些文字,事实上,世界绝大多数文明早 期的文字都是象形字。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今天绝大部分文字都变成了拼音形式了呢?这个转换 是如何完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个问题。现代人能够读得懂的古代象形文字有三种,古埃及和古中国的象形文字,以及美 索不达米亚早期的文字。这些文字的优点在于,哪怕不认识这种文字的人看到
2、它 之后,也能通过联想想象出其含义。但是它们也有很多缺点,除了难写之外,歧 义性还非常大。就比如在中国早期的汉字体系中,一个字常常有多种写法,最麻 烦的一点就是读音和字形常常不相关。学习任何语言都是需要动嘴练习的。世界大部分拼音语言,你即使不知道它们的 含义,也大致能读出来,因此更容易学习和传播。但如果字形不和读音相结合, 学习起来就会很吃力,并且不容易被更广大地区的人所掌握。今天全世界公认中文是最难学的语言,主要原因就是学习者难以根据字形把汉字 读出来。不过,中文的汉字也有形声字,一个字中通常有表意的部分和表音的部 分,这样学习起来就容易得多。因此,可以这样讲,各种语言的续存和进化,其实都是
3、一个将读音和文字相结合 的过程。事实也的确如此。到各个早期文明发展的成熟期,单纯的象形文字就逐渐向表音文字过渡了。比如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后期的楔形文字,就脱离了象形,演变成了拼音文字。汉字也 出现了偏旁部首,出现了形声字的概念,其实也是在往这个方向发展。但是这个 阶段的文字,和今天的只由几十个字母构成的拼音文字完全是两回事。以楔形文 字为例,一方面它的字母太多,另一方面书写太麻烦。到了大约公元前IOOO年左右,生活在迦南地区的腓尼基人开始简化这些古老的 文字和书写系统。腓尼基人是一个经商的民族,他们常年游走在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和古埃及这 几个地区往来做生意,因此同时能够接触到美索不达米亚和古
4、埃及两大文明的书 写系统。这导致了腓尼基本身的文字有两个不同的来源,一个来源是在叙利亚沿海地区形 成的楔形文字的变种一一乌加里特字母,也就是用简单的几个楔形,将美索不达 米亚文字中的表音的部分提取出来。另一个来源则是从古埃及圣书体象形文字简 化出的声旁。把声旁提取出来有什么方便之处呢?很简单,因为这样一来,书写就和读音完全 一致了。为了帮助你理解,我用咱们都熟悉的汉字为例来说明。我们知道汉字的形声字都 有一个表示读音的声旁,比如放、房、芳,这几个字的声旁都是“方”。如果我 们在书写时,用声旁“方”取代放、房、芳这些汉字的话,那么以此类推,成千 上万的文字,就可以被简化为几百个读音,以汉字为例大
5、约是408-412个读音, 整个书写系统就被大幅简化了。那么,同样读音,不同含义的字该如何区分呢?腓尼基人就靠上下文来区分它们。我在之前的信息论50讲中讲过,任何语 言都有冗余度,这些冗余度可以帮助人们消除语言中同音词之间的二义性。把声旁提取出来还不够,腓尼基人干脆把声旁中的元音部分也省略掉了。然后把 所有具有相似读音的声旁,都用一个辅音字母代替。比如,把像fang, feng等 声旁都简化为辅音已由于楔形文字都是由小楔子构成,简化后不利于辨识,因 此腓尼基人借鉴了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写法,将精简后的声旁,再进一步精简成22 个字母。9pYvSQL rM/SNXTS Ayc1 丰 O ,Bgdhw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世界 文明史 知识 拼音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