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明史小知识_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如何被破解的.docx
《世界文明史小知识_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如何被破解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文明史小知识_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如何被破解的.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世界文明史小知识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如何被破解的楔形文字,是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特有的古老文字,距今大概有五千年的历史,也 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跟更加象形的甲骨文相比,看上去更抽象的楔形文字似乎更难破译。而且,人们 从来没有找到过这种楔形文字和今天能读得懂的文字之间的任何对应碑刻或者 其他记载,这就让识别楔形文字变成了一件天大的难事。那么是谁破解了楔形文字之谜呢?他是如何识别和读懂这种“天书”的呢?这个人就是英国军人、外交家和语言学家,罗林森(Sir Henry Creswicke Rawlinson, 1810-1895)o虽然罗林森从小就参了军,而且他一辈子大部分时候 的身份是职业军人,
2、但是他一生在军事上并没有什么建树,反而成为了历史上最 重要的古文字学专家之一。罗林森和古文字学的关系,还要从他1833年发现贝希斯敦铭文说起。那一年,23岁的英国青年罗林森作为东印度公司的雇员被派往德黑兰。德黑兰, 也就是今天伊朗的首都,不过当时的伊朗还被叫做波斯。罗林森在德黑兰的公职是一份很轻松的工作,这让他有足够多的闲暇在四周游历。1835年,罗林森听说有人在波斯的贝希斯敦小镇附近发现了 “雕画”,也就是 刻在岩石壁上的绘画。当时很多人都去看热闹,他出于好奇,跋涉了几百公里到 了贝希斯敦。在那里,罗林森看到在悬崖峭壁的100米高处,有大约25米宽、 15米高的的巨型浮雕石刻,也就是人们所说
3、的雕画。我把雕画的图片给你放到下面,非常壮观,你可以看下。在雕画中,有国王的形象和许多臣民,周围还有密密麻麻的,由细长三角形(楔 形)构成的铭文,但是没有人懂得它们的含义。对罗林森来说,这些楔形符号无疑具有巨大的诱惑力,因为读懂它们才有可能了 解雕画的含义,才能知道几千年前发生了什么事情。罗林森想抄下这些文字回去 研究,但苦于无法攀登百米高的悬崖,不得不雇佣当地的一个男孩。男孩攀岩而上,在铭文附近挂一个类似吊篮的装置,然后像荡秋千一样左右移动, 帮助罗林森拓下铭文。这篇铭文以它的发现地命名,被称为贝希斯敦铭文。在这篇铭文中,包含了 三种不同的古文字:古波斯语、古埃兰语和古巴比伦语。但凡这三种古
4、文字有一 种可以识别出来,那么识别剩下两种就会简单许多。可惜当时,这三种古文字没 有一种是大家认识的。因此,罗林森想要破解贝希斯敦铭文,就不能先了解了全文的含义再去破解, 而需要另想办法。所幸的是,罗林森是一名语言学天才,并且有着深厚的历史知识。他仅仅用了两 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对这段铭文前两段古波斯语的破译。原来,这篇铭文讲的是 古波斯王大流士平息各地政变和起义,取得王位的经过。罗林森破解贝希斯敦铭文的过程很复杂,我们重点讲讲罗林森是如何打开突 破口,破译第一种楔形文字一一古波斯语。罗林森创造奇迹的原因,除了他有超凡的语言学天赋,而且运气特别好之外,更 重要的是,他受益于当时欧洲在符号学上研究
5、的成果,以及学者们探讨研究“信 息和知识抽象化”这个主题的学术氛围。符号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不过那时还只是知识分子之间玩的游戏。 到了中世纪后期和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等人也在玩这种游戏,很多人热衷于 “密写术”,这样可以让自己的研究成果只有自己看得懂。当然,有热衷于密写的,就会有热衷于破译的。有人会努力想出一些自己一看便 知、其他人却不懂的具体符号,而另一些人则会去破解那些具体的谜团。渐渐地,大家就开始思考那些符号和它们所表达的含义在数学和哲学层面上的意 义。他们研究的最终目的之一,就是寻找符号和真实世界之间的表意关系。语言学有一个分支叫做“比较语言学”,虽然今天很少有人学这个专业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世界 文明史 知识 美索不达米亚 楔形文字 如何 破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