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docx
《第四章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docx(2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四章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第01讲 西方学前教育思想的引入、传播与学前教育思潮1、了解:五四时期西方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主要教育思潮,民国时期颁发的主要的学前教 育法规;民国时期学前教育改革实验活动的背景和意义;老解放区学前教育的方针、任务。2、理解:民国时期幼稚园和幼稚师范的发展,民国时期三种性质幼稚园的并立。3、掌握:壬子癸丑学制和蒙养园制度的建立及壬戌学制和幼稚园制度的确立;老解放区托幼机构的 主要形式、保育婴幼儿的主要经验。4、熟练掌握: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引入与传播北京香山慈幼院、南京鼓楼幼稚园、晓庄燕子 矶幼稚园的实验改革经验,能够联系实际进行分析;联系实际分析老解放区学前
2、教育的主要经验。第一节 西方学前教育思想的引入、传播与学前教育思潮一、西方学前教育思想的引入与传播1840年鸦片战争,轰开了中国的国门,学前教育的变革正是由学习西方开启的。中国比较系统地引进 西方教育理论,实际上始于民国以后,新文化运动时期形成高潮。该时期引进的学前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 三种(理论详细内容见第十章)。(一)福禄培尔教育思想清朝末年,在引入日本幼稚园模式的过程中,中国人已经知道了福禄培尔,但那已是经过日本人消化 吸收后的熟料。中国直接从西方系统地介绍福禄培尔的学前教育思想是在中华民国成立以后。1912年教育杂志第4卷第7号刊登谢天恩撰写的美国幼稚园略述,文中介绍了福禄培尔遵循 自然
3、的原则。福禄培尔认为,教育儿童的方法应由内及外这是一切生物进化所不能违背的原则。教育儿童 就要顺应儿童心理的自然发展,发挥儿童内在因素的作用。1914年教育杂志第6卷第1号发表无我的德国柏林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馆一文。这是一篇参 观报告,通过这个馆,宣传了真正的福禄培尔的学前教育思想。1919年4月新教育杂志发表福禄培尔传,对福禄培尔的生平和教育实践作了详细的介绍。同 年,新教育杂志第3卷第2期刊登了赫尔伯脱、福禄培尔与朱子、王阳明教育学说之比较,文中 对幼稚园的恩物和作业做了解说。指出福禄培尔的作业,在于使儿童由恩物得来的观念应用于纸工、木工、 沙工、泥工等活动中,经过这样的训练,儿童的目力、
4、手力、想象力得到发展。五四运动以后,在我国幼教战线的实践改革中,吸取了福禄培尔幼儿教育思想,充分肯定了福禄培尔 注重自然、尊重儿童自由等思想。(二)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思想蒙台梭利是意大利女医生、儿童教育家,她创立的幼儿教育法,于1913年开始传入中国。1913志厚在教育杂志第5卷第1号上发表蒙台梭利女史之新教育法,文章全面绍了蒙台梭利 于1907年创办的“儿童之家”,并分析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心理学根据。同年,教育杂志第5卷第5 号上发表强生的文章蒙台梭利新教育法之设施,着重介绍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特色,蒙台梭利学校的 教具以及应用新教育法取得的成效等。1914年出版了但煮翻译日本今西嘉藏著的蒙台梭
5、利教育法,较详细地论述了蒙台梭利教育方法原 理。1914年到1915年间,顾树森、王维尹合著蒙台梭利教育之儿童,顾树森著蒙台梭利女史新教 育法O1914年,江苏省教育会设立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研究会。商务印书馆仿制发行蒙台梭利教具,购买者颇 多。这一时期,形成了介绍和传播蒙台梭利思想的热潮。1923年,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附属蒙养园,招 新生两班,试验蒙台梭利教育法。1931年2月,教育部的文件中,曾评价蒙台梭利教育法“我国学校于十 年以前早已实验,因似觉不甚经济,难以通于中国,仅师其意”。(三)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民国初年,蔡元培、陆费(bi)逵、黄炎培等都曾著文提倡实用主义教育,并订入教育宗旨
6、,这种思 想在中国已经有不少人提倡,并形成了一种教育思潮。五四时期,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这不是偶然的,实用主义教育反传统教育等主张, 适应了当时中国教育界改革旧教育的要求,加之当时正值一些直接受教于杜威或直接接受实用主义哲学、 教育思想的留学生回国后的推崇,更有杜威本人于1919年5月应北京大学邀请来华讲学。他在中国停留达两年零两个月之久,足迹遍及北京、上海等11个省。每到一处,杜威便要登台演讲, 亲自宣传其实用主义哲学和教育学说。在这期间,各报刊特别是教育报刊都竞相刊登杜威的演讲内容,根 据杜威在中国演讲整理出版的专集有杜威五大讲演平民主义与教育杜威先生与中国。杜威的学生 和
7、信奉者们也纷纷著文和讲演,推崇这种思想。中国掀起了宣传实用主义的高潮,广度、深度及持久性都 超过了其他西方教育思想的传播。杜威的教育学说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 “学校即社会”“儿童是教育中的太阳” “从做中学”等。其中“儿童是教育中的太阳”即“儿童中心论”,是我国五四运动以后小学和幼稚园教 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国儿童教育影响的核心。“儿童中心论”反对教育以成 人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旧传统,主张从儿童自发的兴趣和需要出发。这种理论运用到 教学方法上就是设计教学法。设计教学法自1917年开始传入中国,一些教育家不断介绍这种方法。1927年中
8、华教育改进社邀请设 计教学法的中心人物杜威的学生克伯屈到上海、北京等地演讲,并有大量文章介绍这种方法,一时颇为流 行。设计教学法以儿童的事件为中心,组成大单元,虽有预定的计划和目的,但总是以儿童活动为中心, 一切活动都出于他们的自发。中国最先实行设计教学法的地区是南京、苏州、南通一带,而且以南京高师附小的教师俞子夷提倡最 有力。他不但大力宣传和实验,还将实验的结果写成一个小学十年努力记。这个附小的附属幼稚园被 称为“杜威院”,该园的课程完全按照儿童的兴趣来设计,重视儿童独立自主精神的培养。俞子夷和他的“设计教学法”实验参考资料:赵敏:俞子夷和他的“设计教学法”实验俞子夷(18861970),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 民国时期 学前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