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的道德修养.docx
《浅谈中学生的道德修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学生的道德修养.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浅谈中学生的道德修养摘要:道德是由人格和行为构成的社会景象,是靠社会 舆论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 总和。它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中学生要主动加强修养,继承 传统美德,遵守社会公德,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关键词:中学学生道德 道德修养一、什么是道德道德是由人格和行为构成的社会景象,是依靠社会舆论 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德的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在封建 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其内涵都有很大的不同。它没有强制 性而具有自觉性,需要通过艰苦的磨练来养成习惯,进而达 到无为而治的境界。它以善与恶、美与丑、真与假、正义与 非正义、诚实与
2、虚伪等道德概念来评价和调节人们的行为, 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上层建筑服务。 如为灾区或贫困学生捐款捐物,富裕的人可以捐一笔巨款, 我们可以捐一元钱或一本书或一支钢笔,但无论价值大小, 都是奉献爱心,品德都很高尚。二、中学生应具备怎样的道德1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风雨历程,积淀了许多优秀的美 德,如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百折不挠,以及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民族精神和气慨,如宽厚善良、 诚实守信、团结友爱、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等做人准则。正 是由于有了这些传统美德,才出现了屈原、司马迁、文天祥、 林则徐、毛泽东、周恩来等一大批傲然于大
3、地之间的东方伟 人,才使得中华民族能够一次又一次地战胜困难,抵御侵略, 兴旺发达,代代相传;使得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能 够融合在一起,安居乐业,幸福。青少年正处在人生观、世 界观形成的过程中,必须继承和发扬这些传统美德,才能健 康成长,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才,才能确保社会稳定,人民 安宁,祖国强盛。2 .遵守社会公德公德就是公共道德,是人们应该普遍遵守的行为规范。 对于个人来说,公德是人的内在品质的外部反映,它往往通 过具体的语言、行为体现出来。表现在是尊重他人、维护他 人利益,还是目无他人,损人利己。其具体内容有:遵守公 共秩序,遵守公共制度,帮助老人和儿童,语言、举止文明, 关心集体,
4、维护环境与资源,爱护公物,不乱刻乱划,不乱 扔脏物,不随地吐痰等。中学生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社会公 德,这样才会有同学友爱、家庭和睦、邻里团结,人们才能 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同学们也才会在爱的滋润中健康 成长。到处充满着爱心,社会才会更加文明。3 .培养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集体主义,本质是国家利益和人 民利益高于一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提出的五爱:即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全体公 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这一准则和规范,最关 键的是爱字,要学会爱,要懂得爱,要体现爱。只有把这五 爱付诸在行动中,道德品质才能达到较高的境界。爱祖国要 从爱家、爱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中学生 道德修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