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应激反应临床路径全套.docx
《急性应激反应临床路径全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应激反应临床路径全套.docx(1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急性应激反应临床路径全套一、急性应激反应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应激反应(ICD.10: F43.0)(二)诊断依据。根据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10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异乎寻常的应激源的影响与症状的出现之间必须有明确的时 间上的关系。症状即使没有立刻出现,一般也在几分钟之内。此 外症状还应:L表现为混合性且常常是有变化的临床相,除了初始阶段的 “茫然状态外,还可有抑郁、焦虑、愤怒、绝望、活动过度、退 缩,且没有任何一类症状占优势;2.如果应激环境消除,症状迅速缓解;如果应激持续存在或具 有不可逆转性,症状一般在24-48小时开始减轻,并且大约在3 天后往往变得轻微
2、。本诊断不包括那些已符合其他精神科障碍标准的患者所出现 的症状突然恶化。但是,既往有精神科障碍的病史不影响这一诊 断的使用。包含:急性危机反应,战场疲劳,危机状态,精神休克(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精神科住院医师培训手册一理念与思路(于欣编著,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精神病学(第5版,沈渔邨著,人 民卫生出版社)。1 .进行系统的病史采集及精神检查,完善实验室和相关其他检 查,制定治疗策略。2 .心理治疗为主,按照患者状态安排急性危机干预治疗,各类 心理治疗包括支持、心理教育、认知、暴露、集体、森田、眼动 脱敏、正念、冥想、放松等。3 .药物治疗为辅助,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抗焦虑药物 治
3、疗。4 .对伴有兴奋、冲动、自伤、伤人、外逃、自杀观念和行为木 僵、拒食等症状的患者,为迅速控制病情,可单独采用或合并以 下治疗方法:改良的快速神经阻滞剂化疗法(氟哌咤醇短期肌内 注射疗法),联合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肌肉注射或口服氯硝西 泮、地西泮、劳拉西泮、阿普理仑等药物);甚至MECT治疗。5 .后续心理治疗,人格的成长、社会支持力量的获得等。(四)标准住院日为30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应激反应(1010吓43.0)疾病编码。2 .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 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1 .必需
4、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心肌酶、凝血功能、 抗0、抗核抗体、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 病等)、甲功、激素等;(3)胸片、腹部B超、心电图、脑电图、头部MRI;(4)测查量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攻击风险因素 评估量表、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不良反应量表(TESS) 护 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人格测 查、应激相关量表、焦虑抑郁量自评以及他评量表、心理治疗类 量表、社会支持量表等。2 .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内分泌检查、超声心动图、 甲状腺B超、血药浓度及贫血相关检查。(七)选
5、择用药。1 .选择原则:(1)根据临床症状的特征、既往用药史(品种、疗效、不良 反应等)以及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结合药物的受体药理学、药 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征,遵循个体化原则,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抗 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抗焦虑药物。(2)症状严重,有自杀或兴奋躁动、过度攻击行为的患者必 要时可联合使用情感稳定齐IJ和/或抗抑郁药物,甚至MECT治疗。2 .药物种类:优先选用副作用少的药物,范围主要是第二代(非典型)抗 精神病药物,一线抗抑郁药物、短效抗焦虑药物。3 .药物剂量调节:遵循个体化原则。从小剂量开始,疗程无须过长。病情稳定 后,确定最佳剂量。(八)出院标准。1 .大部分症状精神病性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急性 应激 反应 临床 路径 全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