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长相思》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长相思》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长相思》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长相思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四时景物皆成趣”,语文要 素为“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学习描写景物的变 化”。本单元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古诗词三首四季之美鸟的 天堂,一篇略读课文月迹,习作“-即景”。长相思是这个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三 首词,它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词。作者纳兰性德用质朴的语言 描写出将士长途跋涉的情景,抒发了思乡之情。本课的前两首诗为山 居秋暝枫桥夜泊结合课后习题,第三首词侧重“由景悟情”,引 导学生抓住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从而品味动静结合,为接下来学习 描写景物的变化奠定基础。二、教学目
2、标1 .读准“榆” “聒”等3个生字和多音字“更”,借助注释理解诗 词意思。2 .通过想象,感受景物描写对抒发诗人情感的作用,体会作者情 感。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长相思并背诵。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读准“榆” “聒”等3个生字和多音字“更”,借助 注释理解诗词意思。教学难点:通过想象,感受景物描写对抒发诗人情感的作用,体 会作者情感。四、教学过程板块一:谈话导入,揭示内容L回顾旧知,揭示课题(1)出示清平乐村居,唤醒有关“词”的学习经验。(2)引出纳兰词,出示纳兰资料,学生自读了解。2.揭示课题长相思,板书课题,学生齐读。板块二:初读课文,学习停顿(读)1 .出示学习要求:读准字
3、音,读出节奏。2 .反馈朗读:出示: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 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1)随文学习学习多音字“更”在这里表示时间,还有一个读 音是四ng;易读错的字教师“聒”,左边是耳,右边是舌,舌在耳边, 意思是嘈杂。(2)正音后学生齐读。3 .指导停顿出示上阙: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1)指名朗读,读出停顿。(2)指导停顿:古诗词要在“榆关”“夜深”等表示地点、时间 的地方停顿。(3)多形式朗读。出示下阙: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1)学生迁移上阙停顿方法,自主练读。(2)师生合作读小结:学习古诗词,第一
4、先要会读。板块三:借助注释,自说词意(说)学习提示一:借助注释和插图想一想这首词写了什么?L学生自读想象。4 .同桌交流。5 .小结:学习古文,还要会说说古诗词的意思。板块四:结合景物,品悟词情(悟)学习提示二:读读上阙,圈出景物,想想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6 .圈画景物(1)学生圈一圈,集体交流。(预设:山、水、风、雪、千帐灯)(2)想象上阙画面。7 .研读“山一程,水一程”(1)播放背景录音:这首词写的是康熙21年的二月,纳兰性德 随康熙皇帝前往榆关祭拜祖先。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纳兰性德有 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词。从北京到山海关有309公里,古代没有汽车、 火车,只能靠步行,徒步走不休息要走7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长相思 年级 上册 第七 单元 21 相思 教学 设计 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