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血压诊疗新方案:平衡阴阳血脉同治.docx
《2024高血压诊疗新方案:平衡阴阳血脉同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高血压诊疗新方案:平衡阴阳血脉同治.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4高血压诊疗新方案:平衡阴阳血脉同治高血压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治疗现状表现为高患病率、高增 长趋势、高危害性以及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三高三低”的特点。 高血压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患病率在近几年不断升高, 目前我国18岁以上人群中已有2.9亿高血压患者;2017年我国有254 万人死于收缩压升高。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明确常用6种降压药物的使用范围和优势,特别 是钙拮抗剂、ACEL ARB等新型高血压药物,从根本上改变了高血压治疗 的面貌。6类降压药物在高血压防治中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而成为治疗高血 压病的首选。然而,血压得到理想的控制状态后,部分患者依然或多或 少存
2、在头晕头痛、急躁易怒、心悸、失眠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 质量。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不仅可以降低 血压、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还可以有效保护靶器官,因此亟需安全 有效的中药防治高血压。高血压血脉同治的理念,是颇具中医特色和优势 的新治疗理念。平衡阴阳血脉同治的新理念高血压病属于中医学眩晕头痛等疾病范畴。早在素问至真要大 论即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记载。华氏中藏经云:肝气逆则头 痛、耳聋,颊赤,其脉浮而急,胁支满,眼眩。元代朱丹溪所著丹溪心 法力倡痰火致眩学说,云无痰则不作眩,痰因火动。明代张景岳在景 岳全书中则力倡无虚不作眩的观点。高血压发病与心、肝、脾、肾四
3、脏 密切相关。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 养和滋润作用。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管通畅是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必 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正如灵枢本脏篇所谓“血和则经脉流行。血脉同 治”的新理念认为高血压病患者同时存在血的病变和脉的病变。血病体现在 血瘀,血液运行迟缓,涩滞不畅,即血浆黏度增高、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 血病亦可体现在血浊,即高血脂。而脉病体现在血管内皮损伤、动脉粥样 硬化、血管异常收缩等。这种血脉同病的现象我们称之为血脉综合征。 中医认为血脉综合征的病因病机是以浊脂阻络、血脉不通为本,肝阳上 亢为标。浊脂阻络是指血液中过量、有害的脂质蓄积,血液粘稠。血脉不
4、通是指血管内皮损伤、弹性降低以及靶器官损害。由于浊脂阻络、血脉不 通,导致气血运行失常,肝失疏泄,久而气郁化火,灼伤阴液,肝阴不足 以敛阳,故而肝阳上亢,临床表现为头痛、眩晕、急躁易怒、心悸、失眠 等症状。平衡阴阳、血脉同治、标本兼顾则十分必要。因为,这个治疗方法不 仅需要化浊降脂,使血液得到净化,改善血液粘稠,即所谓治血”;还要 活血祛瘀,保护好血管内皮,使血管恢复弹性,预防血管老化,防治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即所谓治脉;同时还要平肝潜阳,镇心安神,以改善高 血压患者临床症状,即所谓治标。而通过血脉同治,标本兼顾,可以 全面干预高血压的全病理过程,从而体现中医治病必求本、系统调理、平 衡阴阳的
5、思想。关于血脉同治的药理学机制2024年1月13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正式发布了松龄血脉康胶囊 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该共识由陈可冀院士指导,由全 国著名心血管专家集体修订。陈可冀院士给当天的发布会致信表示,松龄 血脉康是在血脉同治理论指导下治疗高血压的代表性中成药,这次发布的 中成药专家共识,其中有A级证据和多项强推荐,说明松龄血脉康拥有丰 富的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临床疗效也得到了广大专家们的一致认可。中 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需要我们努力去挖掘。”陈可冀院士还表示,在高 血压的治疗中,中药在降压基础上还有调节平衡、缓解症状的优越性,可 以与西药联合降压,增其所长,补其不足。中西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 高血压 诊疗 方案 平衡 阴阳 血脉 同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