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人物论——“足智多谋”诸葛亮.docx
《《三国演义》人物论——“足智多谋”诸葛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国演义》人物论——“足智多谋”诸葛亮.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三国演义人物论“足智多谋”诸葛亮鲁迅评论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多智而近妖”,这是有道理的,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智慧高到可以在一千多年前预报天气。书中的经典段落赤壁之战,其中有一段是诸葛亮草船借箭,这段故事是虚构的,三国志里是没有的。但是这一段虚构得非常精彩。而且三国演义的虚构是经过历史积淀的。经过漫长岁月的多次洗礼,淘汰了很多经不起考验的内容,比如在三国演义的雏形三国志平话中,诸葛亮一度被描写得非常鲁莽,有时候甚至像张飞一样。但是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就完全不一样了,成了读者眼中的智慧化身。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作者对于小说人物心理的充分表现。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之所以成为一个非常著名的文学经典,就是
2、因为它充分表现了人心。当时孙刘两家联合抵抗曹操南下,周瑜跟诸葛亮是同一战线,在这个大背景之下,诸葛亮的本事越大,其实是越有利于周瑜抗击曹操取得成功的。可是,三国演义描写的周瑜拥有他特有的心理,周瑜虽然看到诸葛亮智慧高超、对他有利,但又不能容忍诸葛亮的才能高于自己,因为自己才是抗曹的统师。所以周瑜每次找诸葛亮研究抗曹,表面上是为了打败曹操,实际上是为了合法地除掉诸葛亮。周瑜找诸葛亮议事,说现在江上作战,我们缺乏箭矢,令诸葛亮去筹办十万支箭,只给了他十天时间,这其实就是刁难诸葛亮。在那个生产力非常低下的年代,要想在十天里聚集足够的工匠、准备制造箭矢所需的各种材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诸葛亮却回答
3、说不用十天,三天就够了。周瑜非常高兴,就说军中无戏言,让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三天完不成任务就要杀诸葛亮的头。诸葛亮签了军令状就走了,周瑜派鲁肃去探听动静。鲁肃问诸葛亮,你三天能造出十万支箭吗?诸葛亮说我这下危险了,需要你救我。诸葛亮请鲁肃调集20条小船,上面布置好青布和稻草人。鲁肃就答应照办了。准备停当之后,一直等到第三天夜里,诸葛亮才拉着鲁肃上船,20条小船直逼曹军水寨,在曹军眼皮底下鸣鼓进兵,这把鲁肃吓坏了。诸葛亮却说不要怕,我早就算到今天有大雾,而且料定曹操多疑,大雾之下断不敢出兵迎战,只能放箭击退我们。于是诸葛亮就让20条小船接受曹军的乱箭射击,一直等到天快亮了,大雾快散了,船上稻草人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国演义 人物 足智多谋 诸葛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