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助力课堂数据支撑反思——大数据环境下的《平均数》课例分析与反思 论文.docx
《技术助力课堂数据支撑反思——大数据环境下的《平均数》课例分析与反思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术助力课堂数据支撑反思——大数据环境下的《平均数》课例分析与反思 论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技术助力课堂数据支撑反思一一大数据环境下的平均数课例分析与反思一、背景: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全面铺开,班班通、电子白板、电子书包各种新 媒体技术如百花齐放,浸入我们的课堂,但是到底哪些技术能切实有效的提升课堂 教学质量,利于促进教师能力提升呢?近两年,蜀山区大数据环境下教师课堂教学 行为研究项目启动实施,我有幸参与其中。一年来,我们立足课堂教学,开展三实 践两反思活动,利用会课教学平台提供的数据,帮助教师进一步检验和反思课堂教 学,大大提高了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大数据这个词条在去年的疫情中发挥了它的巨大作用,对疫情的阻断与控制, 让人们看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威力。那么大数
2、据能给我们的现代教育带来什么呢? 下面就以平均数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利用大数据进行课例分析,反思教师教学 行为。二、课例片段(一)认识平均数:1、创设情境:学校趣味运动会上的套圈比赛历来是热门项目,报名的小朋友很多,可是名额 有限啊,这不三1班的小林和小张同学正在争夺他们班的最后一个名额呢,一会儿 要向老师报告自己的套圈水平。正在套圈的这位是小林同学,他先后尝试了 5次,第一次套中4个(摆磁钉), 第二次套中5个,第三次套中7个,第四次套中了 4个,第五次套中了 10个。他赶紧拿来纸笔,得意的写下:我一次能套中10个。(板书)仔细想想,他又 擦了,猜猜:他为什么擦了啊?(10是他的最好成绩,但是
3、他只有一次套中10个, 不能代表他以后也能套中10个)想来想去他又改成了 4,你猜这回他是怎么想的?如果是你,你觉得填4合适吗? (不合适,4虽然出现两次,但是太少了,我肯定会被淘汰)是啊,小林想想也不甘心填4,他又把4擦了,到底填哪个数能代表小林的水平 呢?2、讨论交流:用哪个数表示他的成绩最合适?预设一:选6o问:这五次中有6吗?你怎么想到了 6啊? 6是你算出来的数 (板书:合并再均分)你能在这图中变出6吗?(板书:移多补少)这个6表示什 么?有没有选5? 7?你选的5或者7跟6比比,觉得哪个更好? (6不多不少刚刚 好)预设二:选7,那为什么不用5? (5偏少)有没有认为要填5的?好像
4、也挺有 道理的哦,谁能解决他们的争执?(用6)怎么想到6的?(板书:合并再均分,移 多补少)总结:没错,小林最终选择的就是6,这么合适的数有一个漂亮的名字一一平均 数。在这几个数当中,10是?生说出(最大的)4呢?生说出(最小的),7多了一 点,5又少了一点,而这个6位于10和4之间,代表平均每次套中6个,不多不少 刚刚好,平均数能很好的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情况。(揭示课题,板书)3、应用平均数小林的同桌张明,也进行了尝试,不过他只试了 4次,成绩分别是:6、9、7、6 如果要从他俩中选一人代表班级参赛,你会选谁?说说你的理由。计算出张明4次成绩的平均数是7出示两人的成绩,对比发现:小林的成绩大
5、部分都不错,但是小林有两次都是4, 拉低了他的平均数,张明的水平比较稳。总结:平均数容易受到极端数据的影响。3 .EM主衿所、二Cb lrW三、课例分析,让数据说话。这是本课的第一次实践,听课教师分为8个观课小组:学习任务分析,学习时 间分布,学习活动转换,教师提问情况,教师理答情况,学生课堂表现情况,学生 后测情况和数据录入。听完课后,老师们觉得本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学生后测情况良好,说明学 生对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已经掌握。整节课师生的对话互动丰富,学生课堂氛围十 分活跃。为了让学生理解平均数能很好的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情况这一特点,教师 紧扣情境设置问题,并及时进行追问和转问,教学层次清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平均数 技术助力课堂数据支撑反思大数据环境下的平均数课例分析与反思 论文 技术 助力 课堂 数据 支撑 反思 环境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