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对“国家工程师奖”评选表彰重要指示心得体会两篇.docx
《学习对“国家工程师奖”评选表彰重要指示心得体会两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对“国家工程师奖”评选表彰重要指示心得体会两篇.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学习对“国家工程师奖”评选表彰重要指示心得体会两篇第1篇在“国家工程师奖”首次评选表彰之际,习近平主席作出重 要指示,强调“希望全国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坚定科技报国、为民 造福理想,勇于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锻造精品工程,推动发展 新质生产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高质量发展, 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 贡献。”在现代社会中,工程技术已成为了一种支撑,它通过科技 的手段,实现并尽可能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持续发展 并带来了更多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 我国工程建设领域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科技创新格局发生了历 史性转变,产业链供应、5G、北斗
2、导航,新能源等方面先后取 得重大突破,亮眼的“成绩单背后,离不开广大工程技术人员 的辛勤耕耘、奋勇拼搏。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 自强,以科技现代化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比过去任何时候 都更加迫切需要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人才,要坚持系统思维, 构建有利于人才成长与科技创新的生态环境,培养造就大批德 才兼备的卓越工程师,不断集聚起万众一心、攻坚克难的磅礴 力量。突出目标导向,探索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更优路径。国家 卓越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熊大和在学生时代便萌生了制 造机器将劳动人民从艰苦劳动中解放出来的想法,从大三开始 振动高梯度磁选的研究,从此便踏上了“磁选”研究之路。40多 年来,他为
3、众多冶金矿山和非金属矿山解决了一系列工程技术 难题,首创的立环脉动高梯度磁选机,在世界范围内发挥着巨 大的作用,累计创造出超千亿元的经济效益。质量是人才培养 的生命线,完善的培养链条是人才成长的重要保障。站在新的 起点上,要深入研究破解工程技术人才全过程培养中的难点, 聚焦基础研究领域,在高等学校全面加强数学、物理、化学、 生物等基础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要建立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 育的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贯通式培养模式,更好激发学生对基础 学科的兴趣,促进中学和大学的贯通式培养,提升人才培养质 量,夯实科技自立自强的人才根基。坚持科技创新,不断深化工程技术人才队伍建设。2020年 1月11日,被誉为
4、“中国天眼的FAST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 放运行,运行4年来发现新脉冲星870余颗,是同时期国际所有 其他望远镜发现新脉冲星数量的3倍多,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 一。“人民科学家”“时代楷模”南仁东于1994年创建“中国天眼” 工程团队,30年来,这支队伍常年坚守大山之中,不懈开展原 创性技术攻关,确保了“中国天眼”按时保质建成及高效运行。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代工程科技人员用智慧、心血与汗水, 创造了一项项代表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重大工程,彰显了大国 风范和大国气度。站在新的起点上,要坚持把科技创新能力摆 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国家科技计划原创导向,提升企业自 主创新能力,完善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评价
5、制度,组建各类高水 平科技创新团队,形成工程技术领军人才成长梯队,鼓励和支 持他们潜心开展原创性研发,挑战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实 现更多“从。到1”的突破,竭力研发更多“中国奇迹健全完善机制,营造工程技术人才成长良好环境。“国家卓 越工程师奖章以红、金为主色调,中央的五角星和天安门元素, 彰显国家级荣誉的崇高地位和模范引领作用,外圈铺满高铁、 大桥等代表性工程技术成果元素,象征我国科技事业发生的历 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首次以党中央、国务院的名 义开展“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 的党中央对工程技术事业的高度重视、对工程技术人员的亲切 关怀。站在新的起点上,要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习 国家 工程师 评选 表彰 重要 指示 心得体会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