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高校共青团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有效路径研究.docx
《创新高校共青团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有效路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高校共青团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有效路径研究.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创新高校共青团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有效路径研究1有的放矢,创新社区志愿服务形式由于高校的专业性较强,在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时应结合专业实际 情况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不应再将志愿服务活动局限于关爱老 人残疾人、爱心辅导、环境保护等内容。高校共青团和各院系在组织 志愿服务活动时应结合各专业学生特点、兴趣爱好等区别开展,可以 深入社区进行国情社情的调研,如信息工程学院可以开展互联网金融 相关活动,金融和理财专业可以开展理财知识普及讲座,语文教育专 业可以开展免费书法培训班或者普通话训练等等,这样既能培育多元 化的志愿服务项目,为社区注入生机和活力的同时,又能加强团员青 年的专业技能。2加强管理,规范志
2、愿服务激励机制目前大部分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并不是为了索取回报,但若 长期得不到奖励和认可,势必会打击志愿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志愿 服务的激励机制应该以激励大学生服务社会、关爱弱势群体、奉献社 会为主要目标。如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在每个季度都会对志愿者进行星 级评定,通过一个季度的考核来认定志愿者的服务工作能否升星,最 高能达到五星,同时每一年都会对志愿者进行表彰和成果展示,让更 多的大学生了解社显志愿服务工作。规范好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能很 好的激发志愿者的内在需求和认同感,增强他们的满足感和自豪感, 提升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这样也更能吸引其他的大学生参与 到志愿服务工作中来,挖掘他们的内
3、在积极性,方能促使高校共青团 志愿服务保持源动力。3多方共建,实现实践育人的本质高校共青团在组织志愿服务工作中始终存在着人力、物力、财力 的三重不足,需要得到社会多方的支持。美国的教育体制中就非常倡 导高校和社区之间建立实践育人共同体,学生在服务中不断提高自身 专业知识和应变能力。我国高校共青团也应积极借鉴这种模式,积极 与社区和当地街道办合作。一方面要努力争取校团委和院系的支持, 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提供制度保障,以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为志愿服务 提供更多的指导;另一方面要积极与社区合作,争取社区领导和居民 的大力支持,及时了解社区居民的新需求,因为他们才是志愿服务的 接受者,同时社区的领导也能为志愿服务的开展提供更多资源,便于 活动的顺利开展;最后,高校共青团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更离不开社会 的支持。目前共青团志愿活动的资金还是很紧张的,资金的来源渠道 比较单一。如果能努力争取到社会的支持,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专项 基金对于志愿服务活动的成长和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现学校、 社区、社会的三方共建,对共青团志愿服务活动的可持续有效发展必 定是最行之有效的路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创新 高校 共青团 社区 志愿 服务 工作 有效 路径 研究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