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中资本公积相关法律研究.docx
《公司法中资本公积相关法律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司法中资本公积相关法律研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一、公司资本金的概念区分(-)实缴出资与注册实缴出资(二)实收资本与资本公积二、资本与资本溢价问题:能否将全部增资计入公司资 本公积三、公司自治与资本维持问题:资本公积金弥补亏损是 否可行摘要:公司法(修订草案)第二百一十条明确规定 “公积金弥补公司亏损,应当先使用任意公积金和法定 公积金;仍不能弥补的,可以按照规定使用资本公积金”, 该条相较于正在施行的公司法第一百六十八条“资 本公积金不得用于弥补公司的亏损”是截然相反的立法 趋向,为何前后立法会出现如此大的反转,立法考量是 什么?关于资本公积金其它相关问题,已发布的公司 法(修订草案)是否已经完全涵盖?实务操作过程中 是否还有缺漏?这些问
2、题都值得进一步探讨。公司资本金的概念区分(一)实缴出资与注册实缴出资根据公司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注 册资本是指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 额”。注册资本是需要在营业执照上进行明示的公司资 本金,公司股东进行实缴,实缴金额在实操过程中又有 实缴出资与注册实缴出资的区分,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 别,联系在于都是股东对公司的出资,区别在于注册实 缴出资是在工商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股东认缴出资额的 总和,而实缴出资是公司股东为履行出资义务实际缴纳 到公司账户的资金总和,例如,A公司注册资本IOOO万 元,股东实缴出资1200万元,其中IOOO万元与注册资 本相对应,为注册实缴出资,
3、剩余200万元不能计入注 册实缴出资,可纳入“资本公积”科目进行计量,因此 实缴出资所涉金额一定是大于等于注册实缴出资的金 额。(-)实收资本与资本公积对应上文注册资本的概念,在会计学中,实缴的注册资 本为实收资本(或股本),实缴出资高于注册资本的部 分称为资本公积,其上位概念是“公司公积金”。公司 公积金又称储备基金或者储备资本,是指公司按照法律 和公司章程的规定或股东会决议,将超出在企业注册资 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投资,从公司盈余(本期净 收益)或公司资本收益中的一部分甚至全部留存下来不 作为股利分配,从而形成在公司实收资本(或股本)以 外的积存资金。1 .公司公积金会计学中,所有者权
4、益是公司公积金的上位概念,根据 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025号)规定,所有者权 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 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 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根据会 计制度的划分,公司公积金分为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 而公司法中并没有关于盈余公积的界定,只有关于 资本公积金、法定公积金和任意公积金的区分,在财务 中,公司公积金的类型为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盈余公 积可进一步分为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2 .资本公积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一一应用指南的通 知(财会2006 18号)中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 中的解释,资本公
5、积是指企业收到投资者的超出其在企 业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投资,以及除资本 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项目以外所形成的其他资 本公积。公司法第167条也明确规定,股份有限公 司以超过股票票面金额的发行价格发行股份所得的溢价 款以及国务院财政部门规定列入资本公积金的其他收 入,应当列为公司资本公积金。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025号)规定资本公积包 括资本(或股本)溢价、接受捐赠资产、拨款转入、外 币资本折算差额等。来源主要有企业投资者的投入、接 受的现金捐赠和非现金捐赠、国家拨入的专项资金、外 币投资因采用的汇率不同而产生的资本折算差额及其他 资本公积。资本公积科目下设两个明细科目:资
6、本(股 本)溢价和其他资本公积。其中资本(股本)溢价是资 本公积的主要部分,它与实收资本一样,属于投资者投 入的资本,具有资本的属性,与通过经营所产生的收益 不同。资本与资本溢价问题:能否将全部增资计入公司资本公积 在实践操作中,存在部分股权架构比较简单的公司,股 东有持续投资的考虑,但出于各种原因不想增加公司注 册资本,且股东打算同比例出资,不改变股东在公司的 占股比例,也不需要调整原有的股东权利,在此情况下 能否将股东的增资全部计入资本公积?对此,有不同的 观点:1、反对说:不符合公司法规定持明确反对态度的学者为蒋大兴教授,其认为“因为资 本溢价源于公司注册资本的增加,若无注册资本数额的
7、增加,则无增资行为发生的可能,更无因增资而导致资 本溢价增加资本公积的可能。无论何种情形,公司 注册资本增加均涉及股份发行(或者认购),若无新的 股份发行(或者认购)行为,则无资本溢价之可能。因 此,实务中普遍流行的此种“简化程序”的做法是不合 法的。在同比例增资的情况下,注册资本的绝对数量要 发生改变,如果注册资本的绝对数量不发生改变,不能 认为发生了增资行为。”2、支持说:可作为股东捐赠计入资本公积有观点以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5号的回复作为依据 认为应该将全部增资计入资本公积行为属于股东捐赠, 根据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5号(财会2012 19 号),针对问题:企业接受非控股股东(或非控股
8、股东 的子公司)直接或间接代为偿债、债务豁免或捐赠的, 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答:企业接受代为偿债、债务 豁免或捐赠,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符合确认条件的, 通常应当确认为当期收益;但是,企业接受非控股股东 (或非控股股东的子公司)直接或间接代为偿债、债务 豁免或捐赠,经济实质表明属于非控股股东对企业的资 本性投入,应当将相关利得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3、全部增资计入公司资本公积不违反公司法规定且具有 其自身合理性蒋大兴教授上述反对观点的大前提为“资本溢价源于注 册资本增加”,小前提为“如果没有注册资本数额的增 加”,结论为“就无增资行为发生的可能”,进而得出 “更无因增资而导致资本溢价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司法 中资 相关 法律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