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书院:海南传播中原文化的阵地.docx
《东坡书院:海南传播中原文化的阵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坡书院:海南传播中原文化的阵地.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书院:传播文化的阵地*书院位于*省*和镇东郊,旧称载酒堂,是苏轼谪居*时 期讲学传道的遗址。“问汝平生功业,*。*是苏轼仕途中 的最后一个谪居地,苏轼的三年*生活为*的文化教育发展带来 深远的影响。*成为*文化兴盛之地。正如古人所言“琼之有士 始于健,琼之土亦莫盛乎彳詹”。(一)*位于中国最*,由于远离古代的政治经济中心,被称为 “越郡外境”“南服荒缴”。自汉代始,有众多文人豪杰被流 放到*岛。曾官至唐朝宰相的李德裕在贬*司户道中写道: “一去一*,千之千不还。*在何处?生度鬼门关。”在古代众 多被流放到*岛的人中,苏轼无疑是影响最大的一个。苏轼(*),字子瞻,号*居士,北宋眉州人(今属 *市
2、)。绍圣四年(*)四月,苏轼被贬至*岛昌化军(今*省 *市)。刚到*时,生活的艰苦和环境的恶劣超过苏轼的预想, 他曾写道:“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碳, 夏无寒泉。”然而与生活环境艰苦相比,引起苏轼关注的是* 教育文化的落后。由于与*地带长期隔绝,*教育文化发展相对 迟滞。一日,苏轼到*一所古学舍游览,没有想到竟空无一人。 在其所作的和陶示周掾祖谢中记载道:“闻有古学舍,窃 怀渊明欣。摄衣造两塾,窥户无一人。永愧虞仲翔,弦歌 沧海滨。”三国志记载:虞翻,字仲翔。徙交州,虽处罪 放而讲学不倦,门徒常数百人。由此诗可见苏轼立志要成为像 虞仲翔一样的人,即使生活环境艰苦,也要为*的教
3、育作出自 己的贡献。元符元年(*),苏轼和军使张中同访黎子云,黎子云的 住所前临大池,*幽茂,小有藏书,“坐客欲为醵钱作屋”, 苏* “欣然许之”,并取汉书扬雄传中“载酒问字”的 典故,名其屋日:载酒堂。载酒堂落成后便成为苏轼以文会友、 传播*文化的重要基地。明嘉靖二十七年(*年),载酒堂改 称“*书院”。(二)苏轼谪居*三年,续写完成了*易传*书传论语 说三部经学著作,撰写文章*篇,创作诗歌*首。载酒堂作 为苏轼讲学传道的基地,当时大批学子慕名纷纷来*拜*为师, 如琼州的姜唐佐、*的裴闻义、*的葛延之等,*当地读书人如 黎子云兄弟、符林、王霄等常“载酒问字”,以从师于*为傲。 *因此成为*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东坡 书院 海南 传播 中原 文化 阵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