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二).docx
《【经济学基础】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基础】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二).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经济学基础】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二)第二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主义生产方式都是建立在商品经济基础上的,要 阐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规律,揭示社会主义经济 制度、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的内在联系,就必须从分析商品开始,研 究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一、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具有的效用,即能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属性。使用价值是 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商品生产条件下,商品的 使用价值是通过交换来满足他人的需要,而不是商品生产者自身的需要。 使用价值是商
2、品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 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两种根本不同的使 用价值之所以能够交换,是由于它们存在着某种共同的东西,即它们都是 人类劳动的产品,都凝结着一定数量的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作为一个历史范畴,价值 是商品所特有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 动耗费量和交换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商品作为使用价值,在质上各不相 同,因而在量上也难以比较。但是,商品作为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在 量上也是可以比较的,从而可以使不同的商品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交换。 商品交换的比例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大小。因此
3、,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或 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首先,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于商品 之中,缺一就不能成为商品。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 值的物品没有价值,因而也就不是商品;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仅仅有 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的物品也不是商品。其次,使用价值和价值又相互排 2o商品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是为了消费,即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他要 获得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商品的价值。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能既占 有商品价值又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只有通过商品交换,生产者让渡了商 品的使用价值实现了价值,消费者支付了商品价值而获得了使用价值,商 品中使用价值和
4、价值的内在矛盾才能得到解决。(二)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商品之所以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是由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生 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属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指在一 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的是人与 自然之间的关系,因而是不以任何社会形式为转移的人类生存的条件。生 产不同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在质上是不同的,因而在量上也是无法进行比 较的。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 品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是价值实体,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 的社会经济关系。抽象劳动对于生产任何商品的劳动来说都是相同的,只 存在量的差别。具体劳
5、动和抽象劳动之间存在着矛盾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 象劳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商品生产者在从事具体劳动的同时也 就付出了抽象劳动Q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次劳动,更不是两种劳动, 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的方面。另一方面,具体劳动和 抽象劳动又存在差别和矛盾:具体劳动是从劳动的有用效果来看的劳动, 抽象劳动是抽取了劳动的有用性的一般人类劳动。具体劳动在质上不同, 在量上不能比较;抽象劳动在质上相同,只有量的差别。具体劳动反映 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 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经济特有的历史范畴。具体 劳动是生产使用
6、价值的劳动,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创 造价值的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和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相互联系。只有在交 换过程中,商品的使用价值转让出去,商品的价值得到实现后,生产商品 的具体劳动才能为社会所承认,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才能被还原,具体劳 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三)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是质和量的统一。既然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 商品的价值量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的量。商品的价值量取决 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
7、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 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 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 是商品的社会价值。商品的社会价值是由在同一部门同类商品生产者之间 的竞争形成的,是商品交换的依据。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从 而使价值量发生相应的变化。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商品使用价 值的效率,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二是 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决定和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主要 有: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组织形式、科学技术发展及 其在生
8、产中的应用、生产资料的质量和效能、自然条件等。由于劳动生产 率的变化只引起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数量的变化,而同一劳动在该时 间内所创造的商品价值总量是不变的,因而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单位 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数量就会增加,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就会减少,从而单位商品中所包含的价值量就会降低;反之,社会劳 动生产率降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会增加。因此,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 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 比。二、货币的产生和职能(一)货币的产生和本质在商品经济中,商品的价值是通过货币来表现的,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就 是价值形式。从商品交换的发展历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学基础 经济学 基础 商品经济 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