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社区医院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全文及解读.docx
《“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社区医院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全文及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社区医院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全文及解读.docx(1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社区医院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力、国办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 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 务体系的意见,持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 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落实“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和“十四五”国民 健康规划要求,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补 短板、强弱项,持续提升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坚 持中西医并重,强化医防融合服务,建设优质高效的基层医 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就近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基本医 疗卫生服务需求。到2025年,服务人口超过1万人的乡镇 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遍达到能力标准,全国达到推
2、荐标准的机构达到20%以上,其中东、中、西部省份分别达 到30%、20%和10%以上;服务人口不足1万人或机构人员少 于10人的,对照标准持续提升服务能力。全国每年新增社区 医院500个以上,力争到2025年全国累计建成社区医院的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比例达到30%以上。二、重点行动任务(一)规范开展能力提升和社区医院建设。2023年,全 国达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标准的机构 比例达到70%以上,其中东、中、西部省份分别达到85%、60% 和40%以上。对2021年前达到能力标准的机构开展“回头 看”,确保达到新版标准要求。主要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开展社区医院建设,可更多地授权地
3、市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开展社区医院评价,严格把握标准,规范复核和评价流程, 确保公平公正、结果客观真实。鼓励以省为单位规范达到服 务能力标准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牌,向群众 展现服务能力水平,增强基层机构荣誉感和责任感。(二)重点支持建设一批中心卫生院。根据乡村形态发展 变化,考虑人口分布、区域位置、交通条件、就医流向等因 素,在东部中部地区人口超过30万、西部地区人口超过20 万的县(市)中,在县城之外选建1-2个已达到推荐标准、 床位原则上不低于50张或者达到县医院床位数的1/10、具 有一定辐射和带动能力的中心卫生院,重点加强基础设施、 人才队伍、急诊急救、临床专科、特色科室、
4、设备配备、住 院床位等建设,有条件的达到二级医院水平。(三)提升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按照“省级统筹、市级指 导、县级主责”原则,对照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标准(2022 版),开展村卫生室服务能力评价,强化和拓展符合功能 定位的医疗服务。加快公有产权村卫生室建设,逐步将符合 条件的公办村卫生室转为乡镇卫生院延伸举办的村级医疗 服务点。积极通过乡村一体化管理实现村卫生室医保结算。 以省为单位,2023年达到服务能力标准的村卫生室比例达到 20%以上,至2025年达到40%以上。2023年,实现人财物乡 村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比例达到1/3以上,到2025年力 争达到50%以上。(四)加强基层卫生人员配备
5、和培训。乡镇卫生院、社区 卫生服务中心根据居民需要和社区医院建设情况,配齐全科、 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口腔、中医、护理、药学、检验、 影像、康复、精神卫生防治、心理健康、公共卫生等各类适 宜人才。稳步扩大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规模,用好和争 取编制资源,适应居民服务和业务发展需要。落实“定向评 价、定向使用”政策,适当提高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 中心人员中级、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面向基层加强 住院医师、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助理全科医生培 训。加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和中医、护理、药学、医技、康 复等医务人员培训。有计划选派基层骨干人员赴上级医院进 修,进修期间待遇不低于本单位同
6、等条件人员平均水平。(五)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深入实施基层中医药服 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加快推进中医馆建设, 加强中医医师配备。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条件, 参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馆服务能力提升 建设标准社区卫生服务站 村卫生室中医阁建设标准, 创造条件对15%的中医馆完成服务内涵建设,10%的社区卫生 服务站、村卫生室设置“中医阁”。依托县域中医药适宜技 术推广中心,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到2025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全部设置中医 馆、配备中医医师,能够规范开展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 术,Io0%社区卫生服务站、80%以上
7、村卫生室能够规范开展6 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六)补齐医疗应急和传染病应对及儿科等短板。提升乡 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急救和转诊转运能力,与当地 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建设统筹衔接,原则上每个机构至少配备 1辆救护车,建设紧急医学救援站点。对于在城市主城区的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根据城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情况 统筹配备救护车,满足急救转运需要。达到能力标准的乡镇 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标准化的发热诊室(传染病 诊室),设置可转换的应急物理隔离区和隔离病房(观察室), 配齐配足应急物资并动态更新。服务人口较多、服务能力较 强的乡镇卫生院应率先设置发热门诊(传染病门诊)。乡镇 卫生院、社区
8、卫生服务中心设置符合规范化要求的公共卫生 或预防保健科室,公共卫生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编制的比例 不低于25%,至少配备1名公共卫生医师。要加强全员传染 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能力培训,掌握季节性传染 病预防、治疗基本知识技能,在全科医师队伍中普及儿科诊 疗知识,尤其是季节性传染病救治内容,有效发挥分级分层 分流救治的作用。(七)加快基层信息化建设。加快统筹建设县域卫生健康 综合信息平台,推进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和预防接种等 公共卫生信息互联互通共享,以省为单位,2023年建成率达 到40%以上,2025年达到80%以上。按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要求,提档升级信息化基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优质服务 基层 活动 社区 医院 建设 三年 行动 方案 全文 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