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精神性头晕诊疗中国专家共识.docx
《2024精神性头晕诊疗中国专家共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精神性头晕诊疗中国专家共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4精神性头晕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头晕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主要表现包括视物旋转、头重脚轻及闭眼 时自身倾倒感等。近年来,随着前庭功能检杳技术的发展,头晕的病因评 估已经从简单的前庭-眼动反射功能评估发展到平衡与姿势的复杂测试等。 然而,部分头晕患者尽管进行了全面的前庭功能检查,并未发现明显前庭 功能异常,头晕症状多由于各种精神心理因素而引起的。精神性头晕有较 高的发生率,占门诊头晕患者的15%20% ,但临床医生对其认识程度不 够,因此,2022年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整体健康协作学组组织国内 精神病学、医学心理学、神经病学、耳鼻喉学等领域专家结合国内外相关 领域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经过数次
2、充分讨论,对精神性头晕的病因、临床 特征、诊断评估及治疗进行多学科交流以达成共识,旨在为精神性头晕的 规范性诊治提供参考依据。共识制定的方法学本共识在参考文献筛选方面,以头晕心因性头晕”精神性头晕眩晕持 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维普网、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2010年1月一2022年12月发 表的中文文献。以DizzinessPsychogenic dizziness” ,psychiatric dizziness ,vertigem,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 ( PPPD )”为主题 词在 PubMeds Emb
3、ases Cochrane Library. Medlines UpToDate 数 据库检索2010年1月一2022年12月发表的英文文献。制定本共识时 纳入设计良好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RCTl系统综述和/或Meta分 析,以及重要的流行病学依据。精神性头晕的概述概念精神性头晕的概念最早由FURMAN提出,随着半个多世纪以来对精神性 头晕认识的不断加深,目前认为除了由独立的精神心理因素引起的头晕之 外,前庭器官功能障碍或全身其他系统病变引起的头晕同时伴有精神心理 因素也可以归属于精神性头晕的范畴。精神性头晕是一个不断更新的概念, 既往称为心因性头晕、慢性主观性头晕等,包括恐惧性姿势性眩晕、
4、空间 运动不适、视觉眩晕和慢性主观头晕等,2015年开始使用持续性姿势-知 觉性头晕(PPPD )这一诊断术语,近年来的流行病学资料多以PPPD表 达。精神性头晕在概念上与慢性主观性头晕及PPPD ,存在交叉,但也有不同, 精神心理问题可作为一个触发因素,发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也有共同的部分。 慢性主观性头晕主要以头晕的躯体症状为主要特点,PPPD以持续性头晕、 不稳、非旋转性眩晕为核心症状,并且以姿势改变及对空间运动刺激感知 过敏常导致症状加重为主要特点,两者均非单纯精神心理因素引起。精神 性头晕主要表现为精神心理因素可以完全或部分解释患者的头晕症状,可 同时伴有前庭器官功能障碍或全身其他系统病
5、变。流行病学精神性头晕占门诊头晕患者的15%20% ,在耳科听力下降和眩晕的患者 中,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偏低,但在持久眩晕的患者中,精神因素的影响居 第2位,1O%25%的眩晕由于精神因素引起;而在精神病特别是恐慌症 或焦虑症患者中,主诉眩晕和平衡功能下降者极为常见。精神性眩晕的发 病年龄较年轻,男性发病年龄多在2040岁,女性2050岁者居多,女 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精神性头晕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目前,精神性头晕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学者认为是前庭性疾病 和精神性疾病之间交互反应产生的一种病态性代偿;心理因素在精神性头 晕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病因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个性因素:多数研究发现
6、精神性头晕存在神经质样个性基础,与焦虑症患 者的人格特征相似,事实上多数精神性头晕在临床上被诊断为焦虑障碍或 焦虑谱系障碍。条件反射假说:包括经典和操作性条件反射(CIaSSiCal and operant conditioning )假说,临床观察发现部分精神性头晕患者既往存在前庭或 其他可导致眩晕的相关病史。经典条件反射假说认为,患者前庭疾病诱发 的皮质感知性头晕以及与其相伴的生理反应,在皮质建立了相关的记忆, 即使当前庭功能恢复后,条件刺激的诱发再出现时,仍会有头晕、不稳、 担心害怕的感觉。而操作性条件反射假说认为,被前庭皮质强化记忆下来 形成一种头晕等感觉是患者的一种预期,患者因害怕产
7、生头晕、不稳及相 关的生理反应等不敢进行转头等动作,当机体暴露于运动刺激时,前庭皮 质强化了对姿势反射的敏感性,从而促成了精神性头晕症状的产生。再适应失败(failure of readaptation )假说:再适应失败假说认为,发 生急性突发事件后,机体会产生高风险姿势控制策略,急性事件恢复后, 焦虑相关的易感气质和因急性刺激而产生的极度焦虑反应使被启动的高 风险姿势控制策略不能恢复正常,对周围环境、躯体运动继续保持高度敏 感。因此当机体处于直立姿势、自身或环境运动、复杂或精细的视觉刺激 环境中时,可出现头晕和不稳等症状。皮质多感觉整合异常假说:皮质多感觉整合异常假说认为,正常人的中枢 前
8、庭通路与焦虑和恐惧相关的神经网络之间存在重叠。一项功能核磁研究 发现,内向型人格主要与杏仁核功能活动相关,而神经质人格主要与脑桥 杏仁核联系纤维、前庭小脑和杏仁核联系纤维、额下回与边缘脑回上端联 系纤维和纹状体旁皮质联系纤维相关。生化机制:由于患者的恐慌发作,引起过度换气,使血液中二氧化碳大量 排出体外,导致血管收缩,血管壁阻力增大,心跳加快,患者有心悸的感 觉;脑血管收缩、脑组织局部缺血,造成头晕无力及注意力减退;另外, 因体液偏碱性,血中游离钙降低,使肌肉发生强直及周围神经敏感皮肤发 麻。患者感觉头晕,有的患者虽然有眩晕,却没有伴随恶心和呕吐。换气 过度不仅是呼吸速率和深度的增加,且主要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 精神 头晕 诊疗 中国 专家 共识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