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胰源性糖尿病的诊疗现状及进展.docx
《2023胰源性糖尿病的诊疗现状及进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胰源性糖尿病的诊疗现状及进展.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3胰源性糖尿病的诊疗现状及进展胰腺由96.0% 99.0%的外分泌组织和1.0%4.0%的内分泌组织构成, 兼顾外分泌和内分泌两种功能。由于胰腺内、外分泌细胞间的解剖位置及 生理功能联系密切,所以胰腺外分泌疾病常会继发糖尿病,国际上称此类 糖尿病为胰源性糖尿病或3c型糖尿病(T3cDM )o事实上,很多胰腺弥 散性损伤都可能造成T3cDM ,如急慢性胰腺炎、胰腺导管腺癌、胰腺创 伤、血色素沉着病、囊性纤维化以及胰腺手术等。相比1型(T1DM )和 2型糖尿病(T2DM ),人们对T3cDM并不熟知。早在1997年美国糖尿 病协会就将胰源性糖尿病归类为I型C类(InC)糖尿病,但直到202
2、1年 才正式将胰源性糖尿病称为T3cDM ,并收录至其分类指南中。随着全球 糖尿病发病人数的不断增加,T3cDM的相关研究工作也亟待开展以支持 其在临床诊疗方面的应用。本文主要阐述T3cDM的诊疗现状及相关进展, 并为T3cDM的研究提供方向。一、T3cDM的患病率目前,尚无权威的组织或机构明确T3cDM的全球患病率。德国一项纳入 1 868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表明,有9.2%的患者是T3cDM ,其中40.1% 的T3cDM被误诊为T2DMo另一项英国的回顾性队列研究发现,在纳入 的31789例糖尿病患者中约有559例被诊断为T3cDM ,其中87.8%的 T3cDM最初被误诊为T2DMo上述
3、两项研究由于回顾性研究的局限性, 以及采用不同诊断标准纳入T3cDM患者,使得统计结果有所差异,极高 的误诊率也表明临床实践中的T3cDM患病率被严重低估。目前普遍认为 慢性胰腺炎是T3cDM的最主要病因ZhU等在一项荟萃分析中纳入了 15 项研究计算出慢性胰腺炎后新发糖尿病(PPDM-C )的共患率约为30.0%o 以前大多数T3cDM的患病率是在慢性胰腺炎的背景下计算的,现有学者 认为,由于急性胰腺炎的全球患病率高于慢性胰腺炎,继发于急性胰腺炎 的糖尿病(PPDM-A )可能是T3cDM最常见的类型,Das等纳入24项 前瞻性研究发现PPDM-A累积发生率高达37.0%o可见T3cDM病因
4、复 杂,继发于不同病因的T3cDM患病率差异较大,综合不同研究数据所得 出的结果可能与实际有所偏差,在全球范围内估算T3cDM的总体患病率 仍需要大规模人群的研究数据支持。二、T3cDM的诊断标准目前尚无统一的T3cDM诊断标准,但国际上普遍认同的是Ewald和 Bretzel于2013年提出的关于T3cDM诊断标准的建议,除糖尿病相关诊 断外,还包括3项主要标准和4项次要标准。其中3项主要标准为胰腺外 分泌功能不全,影像学提示胰腺异常,无TlDM相关自身免疫指标,需全 部满足;4项次要标准为B细胞功能受损,无显著的胰岛素抵抗,肠促胰岛 素如胰高血糖素样肽1( GLP-1 )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
5、素分泌多肽(GIP X 胰多肽(PP )等分泌障碍,血清脂溶性维生素A、D、E、K水平降低。诊断T3cDM的关键在于以糖尿病诊断为基础,明确其是否继发于胰腺疾 病,同时又需与其他类型的糖尿病相鉴别。T3cDM的明显特征是伴有胰 腺外分泌功能不全(PEI),目前临床上普遍使用粪便弹性蛋白酶-1、血清 胰蛋白酶等间接检测方法来协助诊断PEI0胰腺外分泌疾病与糖尿病相互 影响,有研究报道在糖尿病患者中PEI的发生率约为52.4% ,但在实际工 作中即使有上述的检测方法也难以判断糖尿病与PEI之间的因果关系。在 临床上,根据是否具有T1DM相关自身免疫指标较易排除T1DM ,但慢 性胰腺炎合并T2DM
6、与T3cDM临床表现相似,且T3cDM的发病机制尚 未完全阐明,因此二者的鉴别相对困难。临床试验中常以糖尿病发生的时 间点为招募标准,如在第1次诊断胰腺炎后至少90 d确诊的糖尿病为 T3cDM ;在确诊慢性胰腺炎前2年内或者确诊慢性胰腺炎后发生的糖尿 病为PPDM-C在确诊糖尿病前3个月4年内有胰腺炎病史的为T3cDM 等。在临床实践中应该定期检查胰腺疾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 筛查患者是否发展为糖尿病。最近有研究显示血液中的脂联素与白介素 -IRmH鉴别T2DM与T3cDM具有重要意义,但这一结果需要更多的证 据支持。鉴于目前仍缺乏特异性指标与T2DM进行鉴别,未来需进一步了 解T
7、3cDM的发病机制来制定全面的诊断标准。三、发病机制通常认为T3cDM是胰腺广泛纤维化和胰岛萎缩的结果,胰腺炎、胰腺癌、 遗传性血色素沉着病、胰腺囊性纤维化以及胰腺切除等胰腺疾病迁延进展, 先后破坏B细胞、PP细胞和谣胞,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等病理生理改变,引起胰岛内分泌功能紊乱,最终导致糖尿病的发生。1 .胰岛素分泌不足:胰腺炎长期存在的炎症刺激使细胞内炎症因子浓度 上升,直接抑制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或间接激活胰腺星状细胞,后者 引起机械挤压造成B细胞凋亡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Mezza等认为切 除50.0%的胰腺组织与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胰腺手术后胰岛细胞体 积减少,细胞分泌胰
8、岛素不足,导致术后高血糖的发生。不同的胰腺手 术方式导致术后糖尿病的发病率差异较大,近端、远端及中央胰腺切除后 T3cDM的发生率分别为16.0%、21.0%和9.0%。既往的研究表明胰腺癌 中肾上腺髓质素的过度表达增加了肿瘤的侵袭性,导致细胞功能下降从 而影响胰岛素分泌。有学者认为PEl影响食物消化吸收,使GIP和GLP-1 的产生减少,从而减少对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刺激。2 .胰岛素抵抗:有研究者提出胰多肽缺乏是胰腺炎患者发生肝胰岛素抵 抗的关键环节,给予胰多肽制剂后肝胰岛素抵抗可以被逆转,而在胰腺疾 病中外周胰岛素敏感性的高低仍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Sah等认为胰腺癌 的副肿瘤效应可以导致胰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胰源性 糖尿病 诊疗 现状 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