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支气管扩张症研究年度进展.docx
《2023支气管扩张症研究年度进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支气管扩张症研究年度进展.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3支气管扩张症研究年度进展摘要本文就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支气管扩张症领域的最新 进展进行归纳总结,主要包括支扩的病因、诊断与治疗、合并症以及支扩 的管理等方面,以期为国内同行的支扩临床诊治与研究提供帮助。支气管扩张症(简称支扩)是指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以支气管异常性永久 性扩张为特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1 L在临床工作中,支扩已成为第三大 常见慢性气道疾病,且全球范围内患病率有所上升2 o本文对2022年 10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非囊性纤维化支扩领域发表的最新文章进 行总结分析,阐述了支扩病因与危险因素、诊断与治疗、合并症及支扩管 理等方面的新思路及成果,以期帮助
2、临床医生更全面认识支扩。一、支扩病因与危险因素研究进展支扩被认为是一种或数种感染性、炎症性、过敏性、遗传性和退行性疾病 等引起的病理生理异常的共同终点3,积极寻找原发病因作为临床评估 的一部分,对于后续开展高效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由于存在人种及社会卫生条件差异,支扩病因在各国家及地区间存在显著 异质性,但感染后支扩仍为最常见病因,占总体19.1%40.4% ,且比例 仍呈增高趋势4 0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 PA ) 是支扩患者气道分离的最常见病原体之一,与疾病发生及恶化显著相关5, 60 Qi等7 发现PA感染的支扩患者气道中鞘氨醇含量显著降低,削 弱
3、气道上皮抵抗力,加重感染损伤。我国一项研究发现,PA阳性检出是 介入止血后复发咯血的重要独立预测因子,清除PA可有效降低支扩咯血 复发率8 0与囊性纤维化中频发的患者间PA传播不同,支扩患者PA 菌株表现出广泛稀有克隆和少数优势克隆谱系的生物学特征,印证了支扩 PA感染的独特性9 0 NTM也是引起支扩的常见病原体,Qian等10 发现NTM感染可促坏死性凋亡发生,并筛选出包括ACSL1等在内的7 个通过调节坏死性凋亡途径促进NTM支扩发展的枢纽基因。除上述常见 菌外,抗酸杆菌及霉菌等分离均被证实参与支扩发生11,120欧洲学者 检测不同炎症特征人群中微生物组成发现,较低的微生物多样性与更严重
4、 的炎症人群显著相关13。提示临床实践中对于单一菌群感染的支扩患 者应加强重视。上呼吸道感染对支扩的影响也受到一定关注。Huang等发现支扩急性加 重时的特征性病原体谱变化与上呼吸道感染相关,并导致更严重的临床症 状,延长恢复时间14 O近年来新型冠状病毒流行对肺部影响极大,新 冠后遗症也成为学界较为关心的话题。Bocchino等15 对2020年至 2023年21项新冠研究进行的荟萃分析显示,新冠感染后肺部影像学改变 具有高度异质性,只有4项研究报道了支扩发生,患病率在1 6%25.7% 之间。KUmar等16 对58例新冠患者在感染3及12个月后进行随访 发现,肺部支扩改变并不随新冠感染而
5、变化。以上研究提示,一般情况下 新冠病毒并不引起的支扩发生或进展,而其是否引起支扩患者症状加重或 频繁恶化则需要进一步研究。遗传因素及其导致的纤毛及免疫功能障碍也是支扩的重要病因之一,由此 导致的支扩在西方国家多见。伊朗一项研究显示,53.52%支扩患者可出 现纤毛功能障碍,46.47%支扩患者存在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17 O我国 学者亦报道Ras相关的C3肉毒素底物2( RAC2 )基因突变导致家族性免 疫缺陷以及支扩发生口 8 ,以及SLC26A4基因突变促进感染后气道壁破 坏及支扩发生的案例19 以上病例均在儿童中首先发现,提示在处理 幼龄支扩时需着重考虑基因病可能。二、支扩的诊断与评估1
6、 .生物标志物:支扩具有异质性,需要利用生物学标志物来指导支扩管理。Choi等13 采用聚类分析方法,依据199例支扩患者痰液和血清的炎 症标志物水平定义四组患者:轻度中性粒细胞炎症(44.2% 中性粒细胞 和T2型混合炎症(31.2% 严重的中性粒细胞炎症(31.2% 上皮和 T2型混合炎症(31.2% )o四组具有不同的微生物组特征,其中中性粒细 胞和T2型混合炎症、严重的中性粒细胞炎症与未来加重风险显著相关。 既往研究将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blood eosinophil counts , BECs )水 平降低(计数100个)作为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的标志20 , Marti nez-Ga
7、rca等21 选择更低的BECs水平(计数50个l)来确定嗜 酸性粒细胞减少对支扩的影响,结果显示BECs水平与支扩的严重程度和 恶化程度之间呈显著的U型关系,且在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组(计数50 个)中最为明显。开发生物学标志物并明确支扩的炎症内型定义是未来 实现支气管扩张精准医疗的必要步骤。2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 mNGS )可快速、有效、无偏见地检测 病原体并解读后续数据。我国学者22 发现mNGS可检测到传统培养 无法检测到的卡他莫拉菌(7/59,11.9% )和遗漏的多细菌感染(14/59
8、 , 23.7% ),强调了 mNGS在检测痰培养结果阴性的支扩患者病原体方面的 潜力。利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可进一步研究多菌感染与支扩疾病进展的相 关性并优化抗菌策略。3 .影像诊断:CT是评估支气管扩张的标准方式之一。Dfaz等23 使用 人工智能工具对气道与动脉直径比(airway-to-artery diameter ratio , AAR进行量化 成功证明AAR大于1与较高的恶化次数有关(RR= 1.08 )o 当临床表现(即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和加重史)与AAR大于1相结合 定义支气管扩张时,恶化风险比为1.37,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自动化 AAR的最佳截断值以准确诊断支扩和评估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支气管扩张症 研究 年度 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