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笔记)标准物质选择及管理.docx
《(课堂笔记)标准物质选择及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笔记)标准物质选择及管理.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标准物质管理体系标准物质作为量值溯源与传递的载体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标准物质的合理选择与管理对 于确保上述活动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标准物质的管理体系、选择、维护及核查 等四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交流探讨。标准物质体系首先是保障标准物质生产者生产出合格、有质量保证的标准物质,并给出 正确使用的指南;其次是保障标准物质用户选择适用的标准物质,正确使用标准物质,并正 确利用通过标准物质得到的数据。下图分别是国际ISO标准物质指南体系与中国标准物质 计量技术规范体系架构。 ISO G30:2015标准物质精选术语及定义 ISO G31:2015标准物质证书、标签及附带文件内容 ISO G33:201
2、5标准物质使用的良好实践- 由原来的ISOG32:1997、IS033:2000合并- 引入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覆盖从有证标准物质(CRM)到标准物质(RM)的应用- 增加更多关于标准物质选择与处置的内容- 中国计量规范JJF 1507-2015标准物质的选择与应用基本等效,原则一致,细化补充 ISO G34:2006标准物质生产者能力通用要求fISO 16034:2016 ISO G35:2006标准物质定值的通用统计学原理 ISO G80:2014质量控制物质的内部制备 ISO TR79:2015标准物质定性特性标准物质实例 ISOTR1098%2009标准物质分类及关键词指南 ISO/T
3、R11773:2013标准物质的分球分发 ISO/TR16476:2016标准物质所赋量值计量溯源性的建立与表示ISOx标准;ISoGX导则;ISoTRX技术报告国家标准物质计量技术规范体系架构:基础依据国际计量学名词术语(M) 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指南(GUM) 国际比对与标准物质互认相关指南研制生产使用JJFl 005标准物质常用术语和定义(等效ISO G30)JJF1342标准物质研制(生产)机构通用要求(等效ISo G34)JJF1343标准物质定值的通用原则及统计学原理(等效ISO G35)JJF1186标准物质证书、标签编写规则(等效ISO G31)JJF 1507标准物质的有效选择
4、与使用(等效ISO G33)JJF1218标准物质研制报告编写规则 标准物雌量传递与溯源性保证 标准物质定级评审标准物质选择1、基本信息评估及适用性在选择标准物质的时候,标准物质的基本信息评估及适用性 需要重点考虑:标准物质生产者的质量体系、信誉、技术能力,获得ISO9000系列认证和ISO导则17025 实验室认可,并不能证明该实验室具有标准物质的生产能力;包装、供应状况、价格;危险、有毒化学品的标准物质的运输与进出口方面的限制;对材料及加工制程过程的描述;标准物质的预期用途;特性值及相关(扩展)不确定度;定值结果的计量溯源性;保质期;包装及使用指南;规定的保存条件等内容。在涉及危险、有毒化
5、学品的标准物质的运输与进出口方面的限制,除与品种有关,还与 标准物质的包装量、一次发运量、形式(纯品、溶液)、包装运输条件、分发渠道等有关。2、与测量系统的相关性(1)特性量的种类及定值方法标准物质提供的特性量应与测量程序所测量的被测量相 同。某些标准物质可能只适用某一特定方法或专属领域的应用,应对证书中该类说明加以注 意,防止误用。(2)特性量水平标准物质的特性量水平应与待测样品的水平相适应,如浓度水平。(3)可接受的不确定度水平特性量的相关不确定度水平应与对精密度、正确度和不确 定度的限度要求相适应。法制计量领域中,被测量的正确度限度要求(最大允许误差)与标 准物质的扩展不确定度之比达到3
6、:1或以上比例时,通常标准物质的不确定度可以忽略不计。 在化学及生物测量领域,受可选择标准物质的限制,该要求并不总能达到。较小的标准物质 不确定度能够体现研究水平,但在不规范的情况下,也可能是由于在不确定度评定中缺少了 对均匀性、稳定性、定值或核验等方面合理的考虑。用户应有一定的识别能力。不一定先用 最高等级的标准物质,关键在于是否具有明确的溯源性和适于使用目的。(4)基体及可能的干扰当用于开展方法确认、质量控制及一些基体效应较为严重的测 量方法/程序(如X射线荧光光谱法)的校准时,标准物质基体应与测量程序所涉及的样品 基体尽可能接近。标准物质制备加工过程中引入的物质应不对其应用产生影响。采用
7、多种单 特性量值的标准物质配制混合标准溶液时,必要时应考察所使用标准物质的杂质含量情况, 以避免交叉污染与干扰。选购前应了解标准物质在基体方面的信息,包括一些可以反映标准 物质基体组成的参考值或信息值。用于校准的溶液标准物质,应考察溶剂基体类型,对稀释 时溶解性的影响,或与实际样品在仪器灵敏度响应方面的差异。小结形式:标准物质可以是测试件、制造件或粉末,也可能制备成不同的形式,如冻干与冰 冻样品。原则上,标准物质应与待测样品具有相同或接近的形式。最小取样量:只要标准物质证书中规定了确保所抽取子样具有批量代表性的最小取样 量,用于测量的取样量应不小于该最小取样量。用量:标准物质的用量应足以满足整
8、个实验计划中的应用,包括根据需要考虑的储备样, 避免在一个给定的测量过程中,更换使用另一批次或单元的标准物质。稳定性:只要可能,标准物质应一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特性值的稳定。3、标准物质级别方面的考虑用于校准、材料赋值、方法正确度确认、技术仲裁或认证 评价时,应优先选择有证标准物质。用于开展质量控制时,可根据经济等方面的考虑采用质 量控制或工作用标准物质。在使用非有证标准物质进行日常质量控制的同时,应注意尽可能 以一定的频次使用有证标准物质。有证标准物质提供的非标准值(如信息值),不能按照有 证标准物质使用。标准物质维护管理1、标准物质维护基本要求标准物质的量值及不确定度只有在正确的保存、使用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堂 笔记 标准 物质 选择 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