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细品味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论文.docx
《细细品味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细品味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论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细细品味,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摘要:当下课堂追求高效,计算教学以算法得出越快越好,而我则建议放慢脚 步,充分经历、感悟建构算法的过程。关键词:直观模型运算能力小学数学引言:纵观传统的课堂,特别是在计算教学方面,导致计算教学只注重结果, 不注重计算算理的形成过程;只注重让学生牢记法则,不注重学生对算理的真理解; 只注重机械重复训练,不重视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如何借助直观模型让学生在操 作中理解算理,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结合平时上课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 的想法:片段一:师:课件出示课本情境图:1、解决问题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打算怎么分?生:小组讨论并交流师:想好了吗?记录完了,再和同桌交流你的想
2、法。生1:师:还有谁的方法和他们不一样?师:你们真厉害!能说的那么清楚明白。2、尝试竖式计算师:你们还记得除法竖式的写法吗?展示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展示学生的作业:师:说说想法?生:先分整十数,再分个位数。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就在竖式的最下面写上Oo一、放慢脚步,充分经历构建算法的过程。孩子们最终记住了结论而忽略了推到的过程,喝着水却忘记了水是从哪儿来的, 带着孩子们饮水思源,关注过程就尤为重要。理通了,法自然也就顺了。片段二:师:主题图中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你们能看懂点子图吗?1、提出问题并解决。(1)提出问题,列出算式师:根据已知的信息可以提出书面问题?怎样列式呢?学生根据题意可以提出问题
3、:有多少人参加队列表演?(2)利用点子图探究计算方法。(3)交流算法。师:你们算出得数了吗?能说说你们的算法吗?生1:生2:生3:2、看一看,说一说。师:表格中的数据是怎样得到的?这种算法你能看懂吗?它和点子图有什么联 系呢?二、精彩纷呈在路上,研究成果见端倪。借助点子图圈一圈,并把圈的过程用算式记录下来,进而把直观运算的过程和 结果记录成书面形式。在旧知与新知之间搭建了一个桥梁,这个桥梁对理解算理非常 重要,这个桥梁也正是巧妙使用点子图,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经历了一个从直 观到抽象的过程,这样就很自然地把直观操作与口算的过程有机的联系起来,帮助 学生实现了算理与算法的沟通、直观与抽象的沟通
4、,让学生在自我建构中理解了算 理,掌握了算法。为我们提供了较大的实践空间。三、数学活动见智慧,思维提升露锋芒儿童对事物观察肤浅,目的性不明确,让孩子学会有目的、有系统地观察事物, 是促进小学生观察能力发展的关键。1 .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师:上课时,通过教学课件的形式向学生呈现如下图的板梯,同时指着25向学 生提问:25是怎么算出来的?为什么?生:观察板贴,发现25所在的行和列上相对应的数都是5, 55=25,这一重 大发现激发了孩子们深入观察下去的兴趣和信心。有了明确的观察任务和目的,学生板书观数才能专注而持续,进而就能观察出 其中的门道。2 .教授观察的方法和技能(1)引导学生顺序观察从积
5、25这个空先向左找到的是第一个乘数5,再向上找到的是第二个乘数5, 先向左再向上的顺序,有两个好处:一是清晰明确的观察顺序,避免了无序随机性 的干扰。如在接下来的板上贴数活动中,就不会出现有的先向左再向上的观察, 有的先向上再向左观察,产生争议;二是无形之中把表格的空与乘法算式之间 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2)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师:表中的是25是5乘5得来的,对不对呢?能不能验证一下呢?生:积64,先向左找到的是8,再向上找到的也是8, 8乘8刚好是64。观察验证了自己的思考,而思考触发了有目的地观察。(3)总结观察的顺序和层次引导孩子比较已给9个积的乘数和算式,发现这些积都是相同的两个数乘出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细细品味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论文 细细品味 风景 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