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基础数据收集清单、指标体系、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方法.docx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基础数据收集清单、指标体系、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基础数据收集清单、指标体系、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方法.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附录c(规范性)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方法C.1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评价指标应包括生物多样性维护、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在分析生态系统结构、过程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关系的基础上,分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特征,应按其对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性程度划分重要性等级,具体方法见公式(C. 1):STX = Max(SDX, TQ, A, SR)(C. 1)式中:STX一一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SDX生物多样性维护重要性;TQ水源涵养重要性;A水土保持重要性;SR防风固沙重要性。C.1.1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重要性C.1.1.1评价方法具体评价方法依据HJ 1142执行。各地可结
2、合实际,依据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环办生态(2017) 48号)的净初级生产力(N1T)定量指标评估法和HJ 192的生境质量指数评价法等,因地制宜选取不同的评价方法。C.1.1.2结果分级依据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环办生态(2017) 48号),将累积生物多样性功能分前50%的区域划分为生物多样性极重要区,50%80%为生物多样性重要区,大于80%区域为生物多样性一般重要区,分别赋值3分、2分和1分。C. 1.1.3 修正将自然保护地、风景名胜区核心保护区、重要野生的动植物、水产种质资源的主要天然将自然保护地、大江大河源头区、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等划入水源涵养极重要区。C.1.3水土保持功
3、能重要性C. 1.3. 1评价方法以水土保持量(潜在土壤侵蚀量与实际土壤侵蚀量的差值)作为评价指标,采用修正的水土流失方程(RUSLE)进行计算,具体评价方法依据HJ 1142执行。C. 1.3.2结果分级依据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环办生态(2017) 48号),将累积水土保持量前50%的区域划分为水土保持极重要区,50%80%为水土保持重要区,大于8096区域为水土保持一般重要区,分别赋值3分、2分和1分。C. 1.3. 3 修正结合当地水土保持相关规划、专项成果和土壤侵蚀动态监测数据,重要洪水调蓄、河(湖)岸防护、自然遗迹、自然景观等,对结果进行适当修正。C. 1.4防风固沙功能重要性C.
4、 1.4. 1评价方法防风固沙是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地等)通过其结构与过程减少由于风蚀所导致的土壤侵蚀的作用,是生态系统提供的重要调节服务之一。防风固沙功能主要与风速、降雨、温度、土壤、地形和植被等因素密切相关。以防风固沙量(潜在风蚀量与实际风蚀量的差值)作为生态系统防风固沙功能的评估指标,采用修正风蚀方程来计算防风固沙量,具体评价方法依据HJ 1142 执行。C. 1.4.2结果分级依据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环办生态(2017) 48号),将累计防风固沙量前50%的区域划分为防风固沙极重要区,50%80%为防风固沙重要区,大于80%区域为防风固沙一般重要区,分别赋值3分、2分和1分。C.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资源 环境 承载 能力 国土 空间 开发 适宜 评价 基础 数据 收集 清单 指标体系 生态 保护 重要性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