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学问是一本书一本书读成的”——新闻学家戈公振的治学之道.docx
《学习时报:“学问是一本书一本书读成的”——新闻学家戈公振的治学之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时报:“学问是一本书一本书读成的”——新闻学家戈公振的治学之道.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学问是一本书一本书读成的”一一新闻学家戈公振的治学之道学人小传戈公振(18901935年):名绍发,字春霆,江苏东台 人。民国时期著名报人、新闻学家、中国新闻史学开拓者。著 有中国报学史新闻学等。戈公振一生奉献新闻事业,曾先后在东台日报时报 申报工作,任校对、助理编辑、编辑、总编辑等职;在大 夏大学、复旦大学等教授新闻课程。中国新闻史学家方汉奇评 价其为“中国新闻事业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全才”。苦学为乐,不慕近功任职时报期间,戈公振回故里探亲,送给侄儿戈宝权 一盒积木,盒盖内用工整的小楷写着:“房子是一块砖头一块 砖头造成的,学问是一本书一本书读成的。”这不仅是戈公振 对侄儿的勉励,也是其一生
2、坚守的治学信条。戈公振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敏好学,对读过的书, 皆能做到默诵。从6岁起,先后就读于家塾、学塾和多所学校, 成绩始终名列前茅。23岁时,碍于经济情况,他将读书机会 让给哥哥,只身前往上海闯荡,经引荐进入有正书局图画部做 学徒,开启“自学”之路。在书局工作期间,他白天上班,夜 间读书,不曾一刻放弃过学习。进入时报工作后,他亦常 到青年会补习英文。其同事朱应鹏回忆说:“在他的抽斗中, 时常可以看见面包和糖果之类,以为他爱吃这些东西,实则他 竟是用以代饭的。他自恨对于外国文字的不足,在工作之余, 每天必须补习英文几小时,他这种精勤刻励的精神,真正可以 佩服的。”之后,戈公振赴欧美
3、、日本、苏联等地参观访问各 国新闻业时,又自学了法语、德语、日语、俄语等,都能达到 可交流的程度。戈公振勤恳刻苦不仅在求学,更贯穿于治学。为了写作 中国报学史,他不仅常驻于徐家汇的图书馆和藏书楼查阅 文献,还广泛求教于蒋光慈等专家学者,并力图“访求旧报” 以考证细节。据其侄戈宝权回忆:“我记得在他的书房(同时 也是他的卧室)里,有四个高大的书架,全放满了有关新闻学 的书籍和收藏着各种稀有的报刊与剪报。”他治学“求真”, 在中国报学史出版后仍继续从事修订工作。无论何时何地, 皆随身携带一本“用深蓝色的丝绸装订成”的书稿,即时勘误、 补充新材料。如访英期间,他看到“曩日遍访而未得之定期出 版物多种
4、”后,即写英京读书记以作为“外报”部分的补 正。戈公振在申报资料部工作期间,文卷繁杂且不受重视, 他却自得其乐,“有功无功在人,肯劳不肯劳在我,只要我肯 劳,就不管有功无功了”。话语间尽显其苦学为乐、不慕近功 之精神。长于思考,敢于拓荒自1916年正式踏足新闻业,戈公振驻足其间二十载,不 仅作为一名全能型新闻工作者,更是一位优秀学者。一方面,戈公振开创性将欧美“新闻学”译作“报学”, 并确立了 “报学史”研究是一门学问。其所著中国报学史 全面而系统论述了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历程,被誉为中国新闻史 研究的奠基之作,对后世影响深远。另一方面,锚定了中国新 闻史的研究内容与范式。对于何为报学史,戈公振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习 时报 学问 书读成 新闻 学家 戈公振 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