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ugada波心电机制的新认识.docx
《Brugada波心电机制的新认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rugada波心电机制的新认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Brugada波心电机制的新认识Brugada波是一种特殊的心电图形,表现为右束支阻滞、 右胸导联ST段抬高和T波倒置“三联征”,可导致心律失 常和心脏性猝死。既往认为BrUgada波与遗传学、电生理学、 神经曙假说等有关。最新研究发现线粒体DNAjRNA突变, 炎症,心肌基质异常可能也参与了 BrUgada波的发生发展。 本文主要从Brugada波的心电机制最新研究进展方面进行综 述。关键词Brugada波;心律失常;电风暴;药物治疗;奎尼丁; 异丙肾上腺素1、Brugada波的概述1.1 BrUgada波的定义及其与BrUgada综合征的关系Brugada波1992年由Brugada兄弟首
2、次提出,它是一种 特殊的心电图形,表现为右束支阻滞、右胸导联ST段抬高 和 T 波倒置三联征 BrUgada 综合征(BrUgada syndrome,BrS ) 是导致持续室性心律失常,从而引起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SCD)的遗传性心脏病之一,而BrUdaga波则 是一种临时性的、可逆转的心电图改变,不需要特殊治疗。 但是Brugada波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与BrS有关,它可能是BrS 的早期表现或亚临床形式。因此,对于出现BrUgada波的患 者,尤其是有家族史或其他心脏疾病风险因素的患者,应密 切监测并进一步评估其是否存在BrSo BrS的全球流行率为 (2
3、20) /10 000,东南亚的患病率最高,为3.7/1 000,其中 泰国的发病率高达17.7/1 OOO,是东南亚国家的地方性疾病。BrS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典型症状包括心悸、头晕、反复 发作的晕厥、夜间濒死呼吸和SCD,都发生于夜间或白天休 息时,常伴有发热。许多患者在首次诊断过程中常无症状, 是导致40岁以下死亡患者漏诊的一个重要原因,男性患病 率是女性的810倍;4%12%的SCD和20%以上的猝死病 因均为BrS,在有心脏骤停病史的患者中,5年内室性心动 过速(简称室速)或心室颤动(简称室颤)复发的风险约为 50%,男性患者更易发生室速、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约20% 的BrS患者会
4、出现室上性心律失常,其中心房颤动最为常见。1.2 心电图表现BnIgada波心电图可分为三种类型:1型心电图,以 VIV3导联ST段内凹抬高三2 mm为特征,合并有负向T 波;2型心电图,以VIV3导联鞍形ST段抬高2 mm 为特征;3型心电图,表现为1型或2型,但ST段抬高 2mmo钠通道阻滞剂,如阿义马林、普鲁卡因胺、氟卡尼、 丙叱胺、普罗帕酮和匹西卡尼等药物,在ST段基线抬高未 达诊断标准的情况下,有利于对BrS的诊断。2对Brugada波的传统认识2.1 遗传学病因Brugada波与钠、钾、钙离子通道相关基因的变异有关, 钠电压门控通道亚基5(SCN5A)基因编码钠离子通道a亚 基,被
5、认为是形成BrUgada波的主要遗传因子。在25%30% 的BrS患者中发现SCN5A突变;与BrS表型相关的SCN5A 突变导致其编码的蛋白功能丧失,通过SCN5A突变明确诊 断BrS的概率为ll%28%02.2 电生理学机制2.2.1 去极化理论右心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RVOT) 纤维化和缝隙连接蛋白(Cx43)减少,导致RVOT处兴奋传 导减慢造成除极延迟,从而导致右心室与RVC)T之间形成电 位梯度。RVoT部位的膜电位低于右心室,促使细胞之间兴 奋从右心室传向RVOT,再传向右心室,形成了折返环路, 位于RVOT体表投影的电极(
6、V1V3导联)记录到ST段 抬高。在动作电位末期RVc)T电位高于右心室,促使细胞之 间兴奋从RVoT传向右心室,形成闭环传导方向反转,体表 投影心电图上记录到倒置T波。通过对BrS和电风暴患者进 行心内膜及心外膜标测和消融的电生理学检查发现,RVOT 区域电脉冲传导极其缓慢,支持去极化理论。 Antzelevitch团队研究发现,BrS患者rvot中显示晚 电位和碎裂双电位,对RVOT行心外膜部位射频消融能显著 降低BrS患者心律失常易损性和ST段抬高程度。2.2.2 复极化理论正常情况下,快钠通道的钠离子内流形成内向电流,瞬 时外向钾电流(Ito)的钾离子外流形成的外向电流使电位迅 速下降
7、,从而形成动作电位尖峰波。复极化理论认为,钠离 子内向电流的减少和钾离子外向电流的增加导致了右心室 心外膜相对于心内膜的动作电位切迹的加重,当钠离子内向 电流减少(如SCN5A基因突等)时,外向电流大于内向电 流,内、外膜电位差增大,产生跨壁电压梯度,在心电图上 表现为BrS患者特有的ST段抬高。在1期结束时,某些心 外膜部位发生全复极或无复极,失去其动作电位,导致心外 膜局部复极离散。由于复极离散程度的增加,正常传导的电 激动可进入早复极部位易损期,通过2相折返机制,引起局 部兴奋,促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在RVOT处有高复 极化梯度和延迟复极化不同电活动同时存在,室性心动过速 和心室颤
8、动的发生与钙或钾电流失衡导致的复极化受损可 能相关;钙离子通道突变,导致钙离子内流减少或缺失与动 作电位时程(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 APD )恢复曲线的斜 率1,是造成复极化交替出现的原因,与2相折返机制相关。2.3 神经崎假说RVOT及其附近的结构与心脏其他部位相比具有不同的 胚胎起源,因此,RVOT具有不同的生理、解剖和临床特征。 BrS与RVOT及其周围结构胚胎发育期间神经崎细胞的异常 表达有关。心脏神经靖细胞的异常表达将导致连接蛋白的异 常表达,特别是Cx43,从而产生RVoT的去极化延迟和复 极化不均匀。RVOT中不正确的间隙连接通信可能造成心脏 神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Brugada 波心电 机制 认识